累累河畔草,枝叶自萎黄。
春夏水泉鉴,泛啮以为常。
何人悯其质,移之向丘冈。
丘冈亦自尔,纠结当路傍。
牧竖倍戕毒,行人漫悽伤。
幸不折斧斤,植性非所良。
高高太华岑,悬厓入冥苍。
安得托孤根,岁晏相徜徉。
下有云露滋,上有日月光。
芬华吐瘦真,永以离世殃。
累累河畔草,枝叶自萎黄。
春夏水泉鉴,泛啮以为常。
何人悯其质,移之向丘冈。
丘冈亦自尔,纠结当路傍。
牧竖倍戕毒,行人漫悽伤。
幸不折斧斤,植性非所良。
高高太华岑,悬厓入冥苍。
安得托孤根,岁晏相徜徉。
下有云露滋,上有日月光。
芬华吐瘦真,永以离世殃。
这首诗名为《感寓》,是明代诗人王渐逵所作。诗中描绘了河边草木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面对人为破坏时的无奈与坚韧。
首句“累累河畔草,枝叶自萎黄”,描绘了河边草木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状态,虽然茂盛,但终归会枯萎。接着,“春夏水泉鉴,泛啮以为常”描述了河水对岸边植物的影响,春夏季河水上涨,滋养着岸边的植物,但同时也带来了侵蚀。接下来,“何人悯其质,移之向丘冈”表达了对这些植物命运的同情,希望有人能将它们移植到更安全的地方。然而,“丘冈亦自尔,纠结当路傍”又揭示了即使被移栽,它们依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境。最后,“高高太华岑,悬厓入冥苍”将视角转向了更为壮丽的山景,表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安得托孤根,岁晏相徜徉”则表达了对能够找到一个安稳栖息之地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反映了自然界中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