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云如雾如电,又如天海一沤。
金棺现两脚板,铁叶护死髑髅。
浪云如雾如电,又如天海一沤。
金棺现两脚板,铁叶护死髑髅。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禅师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六言偈四首》之二。通过这短暂而富有象征性的两句,我们可以窥见诗人深邃的禅意与独到的艺术造诣。
"浪云如雾如电,又如天海一沤。" 这两句以浪云、雾气、电光以及浩瀚的天海为喻,描绘了自然界中瞬息万变的景象。"浪云"代表着不断变化的现象,而"如雾如电"则强调了这种变化的迅速与不定性,仿佛天空中的云朵可以转瞬间化作迷雾或劈啪作响的电光。"又如天海一沤"则进一步扩展了这个比喻,将这些自然现象比作广阔无垠的海洋中偶尔涌起的一抹波澜。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深刻的观察,也反映出禅宗对于万事万物本质上无常性的哲学思考。
"金棺现两脚板,铁叶护死髑髅。" 这两句则转向了生命与死亡的主题。"金棺"象征着高贵或永恒,而"现两脚板"暗示了即便是在最尊贵的葬礼中,也无法掩盖生前的本质——肉身的存在。"铁叶护死髑髅"则更加直白地指向了死亡后的尸骨被严密守护的情景。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地表达出生命无常与死亡的必然性,体现了禅宗对于生死观念的超脱。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生死主题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禅意境界。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