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塔凌霄汉,晴影金碧眩。
重来得寓目,归柁尾残汴。
缅怀何姓人,哀祷倾淮甸。
是身如皎月,有水著处现。
弹指遍大千,何止数乡县。
惟应因缘地,聊尔共流转。
颠危悔勒马,善涉悟觅扇。
君看悔与悟,只在一转盼。
至人独何心,示此祸福变。
当知夙缘定,莫作邪道见。
哀哉众生愚,积恶稔天谴。
云何一朝急,赖此香火荐。
我来适灯夕,宝蜡明邃殿。
还揩客眼尘,重睹浮屠面。
朝来塔上铃,告我风色便。
平淮一回首,岸容失葱茜。
孤塔凌霄汉,晴影金碧眩。
重来得寓目,归柁尾残汴。
缅怀何姓人,哀祷倾淮甸。
是身如皎月,有水著处现。
弹指遍大千,何止数乡县。
惟应因缘地,聊尔共流转。
颠危悔勒马,善涉悟觅扇。
君看悔与悟,只在一转盼。
至人独何心,示此祸福变。
当知夙缘定,莫作邪道见。
哀哉众生愚,积恶稔天谴。
云何一朝急,赖此香火荐。
我来适灯夕,宝蜡明邃殿。
还揩客眼尘,重睹浮屠面。
朝来塔上铃,告我风色便。
平淮一回首,岸容失葱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朱松游历普照塔时的所见所感。"孤塔凌霄汉,晴影金碧眩",开篇以夸张的手法写出塔的高耸入云,阳光下塔影斑斓,令人惊叹。诗人再次登临,感慨万千,"重来得寓目,归柁尾残汴",表达了对旧地重游的欣喜和即将离去的留恋。
诗人缅怀塔中可能的无名守护者,"缅怀何姓人,哀祷倾淮甸",寄托了对过往历史和信仰的敬畏。他自比为皎洁的月亮,无论何处有水,都能显现,暗示佛法无边,"是身如皎月,有水著处现"。诗人感叹人生的短暂和佛法的广大,"弹指遍大千,何止数乡县",认为一切皆是因缘际会。
在佛塔前,诗人反思自己的行为,"颠危悔勒马,善涉悟觅扇",认识到过失与觉悟仅一步之遥。他警示世人,因果循环,"至人独何心,示此祸福变",提醒人们要明白宿命和因果,不可妄行。对于众生的愚昧和罪孽,他深感悲哀,但也寄希望于信仰的力量,"哀哉众生愚,积恶稔天谴。云何一朝急,赖此香火荐"。
最后,诗人身处灯夕之时,普照塔的明亮烛光让他洗净心灵,"我来适灯夕,宝蜡明邃殿"。塔上的铃声预报天气,而他回首平淮,感叹两岸景色的变化,"平淮一回首,岸容失葱茜",以自然景色的变化象征人生的无常。
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景物描绘、哲理思考和个人感悟,展现出朱松深厚的佛教情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莫被封侯误,封侯似汉家。
君看城下骨,万古一黄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