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名利险,辛苦滞皇州。
始觉飞尘倦,归来事绿畴。
桃源迷处所,桂树可淹留。
迹异人间俗,禽同海上鸥。
古苔依井被,新乳傍崖流。
野老堪成鹤,山神或化鸠。
泉鸣碧涧底,花落紫岩幽。
日暮餐龟壳,天寒御鹿裘。
不辨秦将汉,宁知春与秋。
多谢青溪客,去去赤松游。
不知名利险,辛苦滞皇州。
始觉飞尘倦,归来事绿畴。
桃源迷处所,桂树可淹留。
迹异人间俗,禽同海上鸥。
古苔依井被,新乳傍崖流。
野老堪成鹤,山神或化鸠。
泉鸣碧涧底,花落紫岩幽。
日暮餐龟壳,天寒御鹿裘。
不辨秦将汉,宁知春与秋。
多谢青溪客,去去赤松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者在自然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对远离尘世、归隐田园的向往和欣赏。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画面,将个人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展现了超脱世俗纷扰的宁静与自在。
开篇“不知名利险”直接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漠和对尘世烦恼的不屑一顾。随后,“辛苦滞皇州”则点出了隐逸者曾经历过的艰辛与困顿,但这并没有阻挡其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心志。
“始觉飞尘倦,归来事绿畴”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向往。这里,“飞尘”象征着纷繁复杂的人世间,而“绿畴”则是自然中的宁静与美好。隐逸者在经历了世俗生活之后,终于回归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中。
接下来的几句:“桃源迷处所,桂树可淹留。迹异人间俗,禽同海上鸥。”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桃源”在这里成为隐逸理想的寄托,而“桂树”则是高洁不羁的象征。诗人通过“迹异人间俗,禽同海上鸥”的描写,强调了自己与世俗不同,与自然界中生命共同生活的境界。
“古苔依井被,新乳傍崖流”生动地展示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和生命力。这里,“古苔”象征着时间的沉淀,而“新乳”则是生命力的象征。
随后的几句:“野老堪成鹤,山神或化鸠。泉鸣碧涧底,花落紫岩幽。”进一步展现了隐逸生活中的宁静与超脱。“野老”、“山神”等形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融入,而“泉鸣”、“花落”则是大自然中永恒不息的声音和景象。
最后,“日暮餐龟壳,天寒御鹿裘。不辨秦将汉,宁知春与秋。多谢青溪客,去去赤松游。”通过对隐逸生活的具体描写,如“日暮餐龟壳”、“天寒御鹿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简单而自在生活方式的喜爱和珍视。而“不辨秦将汉”则是对历史长河中的尘埃与纷争持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全诗以“多谢青溪客,去去赤松游”作为结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旅行、追求心灵自在的渴望和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简单生活方式的赞美。
埋长恨、英年轻误。剑气韬虹,光华难露。
容易销磨,天涯芳草夕阳暮。还忍把、心期诉。
惯替落花愁,红豆和、泪珠偷数。凄楚。
把烟情水籁,重订玉箫词谱。
宫移羽换,但弹出、别离辛苦。
蓦牵起、客梦缠绵,被吹向、乱红深处。
传花外、余音一曲。求凰新声暗度。
江关淹赋笔。正月照梅边,伴客横笛。
一代风花,待付何人评骘。珧窗烟乍寂。
话坛坫、鹭鸥分席。试记取,弦外音传,梦湘瑶瑟。
作者几薪积。问柳思周情,了了心得。
环燕谁憎,兰佩幽芬同袭。诗龛尘境隔。
对淞岸、暮潮如雪。尊畔惜。鲈脍秋怀,目送南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