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帽宽衫晚袖谁,远峰羸马欲何追。
风光醉属先生管,山水生来地主随。
到处放怀皆可乐,老来得手莫言迟。
山人只爱山中走,如此行藏断不疑。
大帽宽衫晚袖谁,远峰羸马欲何追。
风光醉属先生管,山水生来地主随。
到处放怀皆可乐,老来得手莫言迟。
山人只爱山中走,如此行藏断不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与对自然的热爱。首句“大帽宽衫晚袖谁”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诗人的形象,帽子大、衣衫宽松、袖子宽大,这样的装扮在古代文人中常见,象征着自由洒脱的生活方式。接着,“远峰羸马欲何追”一句,通过远山和瘦弱的马匹,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
“风光醉属先生管,山水生来地主随”两句,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得益彰的关系。风光美景似乎都归他所有,山水仿佛是他的地盘,生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归属感。
“到处放怀皆可乐,老来得手莫言迟”则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快乐;即使到了老年,也不应后悔过去的努力。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充实。
最后,“山人只爱山中走,如此行藏断不疑”点明了诗人的志趣所在——喜爱在山林间行走,过着隐逸的生活。这种坚定的选择,是对自我生活方式的坚持,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以及对自由、快乐和自我实现的追求,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哲理。
长安好少年,骢马铁连钱。
陈王装脑勒,晋后铸金鞭。
步摇如飞燕,宝剑似舒莲。
去来新市侧,遨游大道边。
道边一老翁,颜鬓如衰蓬。
自言居汉世,少小见豪雄。
五侯俱拜爵,七贵各论功。
建章通北阙,复道度南宫。
太后居长乐,天子出回中。
玉辇迎飞燕,金山赏邓通。
一朝复一日,忽见朝市空。
扶桑无复海,昆山倒向东。
少年何假问,颓龄值福终。
子孙冥灭尽,乡闾复不同。
泪尽眼方暗,髀伤耳自聋。
杖策寻遗老,歌啸咏悲翁。
遭随各有遇,非敢访童蒙。
高台悬百尺,中夕殊未穷。
北临酸枣寺,西眺明光宫。
城旁抵双府,林里对相风。
书题鹿卢榜,观写飞廉铜。
窗开神女电,梁映美人虹。
虞捐滥天宠,郑瞀特怀忠。
庄生垂翠钓,昭仪拒斗熊。
驰轮有盈缺,人道亦污隆。
还念西陵舞,非复邺城中。
昔时惰游士,任性少矜裁。
朝驱玛瑙勒,夕衔熊耳杯。
折花步淇水,抚瑟望丛台。
繁华夙昔改,衰病一时来。
重以三冬月,愁云聚复开。
天高日色浅,林劲鸟声哀。
终风激檐宇,馀雪满条枚。
遨游昔宛洛,踟蹰今草莱。
时事方去矣,抚己独伤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