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村多年树,生在古社隈。
为作妖狐窟,心空身未摧。
妖狐变美女,社树成楼台。
黄昏行人过,见者心裴回。
饥雕竟不捉,老犬反为媒。
岁媚少年客,十去九不回。
昨夜云雨合,烈风驱迅雷。
风拔树根出,雷劈社坛开。
飞电化为火,妖狐烧作灰。
天明至其所,清旷无氛埃。
旧地葺村落,新田辟荒莱。
始知天降火,不必常为灾。
勿谓神默默,勿谓天恢恢。
勿喜犬不捕,勿誇雕不猜。
寄言狐媚者,天火有时来。
废村多年树,生在古社隈。
为作妖狐窟,心空身未摧。
妖狐变美女,社树成楼台。
黄昏行人过,见者心裴回。
饥雕竟不捉,老犬反为媒。
岁媚少年客,十去九不回。
昨夜云雨合,烈风驱迅雷。
风拔树根出,雷劈社坛开。
飞电化为火,妖狐烧作灰。
天明至其所,清旷无氛埃。
旧地葺村落,新田辟荒莱。
始知天降火,不必常为灾。
勿谓神默默,勿谓天恢恢。
勿喜犬不捕,勿誇雕不猜。
寄言狐媚者,天火有时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废村与神秘妖狐交织的奇异画面。诗人通过对废弃多年的古树和社坛的描述,勾勒出一处被妖狐占据的神秘之地。妖狐以其变幻莫测的能力,将古树和社坛转化为楼台,展现了超自然力量的恐怖与魅力。
黄昏时分,行人偶过,此情此景,不禁令人心生忧惧。饥饿的雕鹰不捕猎物,老犬竟成媒介,这些意象增添了一种荒谬而又神秘的气氛。
岁月流转,少年客人来往,然而九次中只有一次能够返回,透露出一种宿命与不可抗力的悲哀。
接着,诗人描述了一个暴风雨夜晚的景象,天空中云雨交织,雷声轰鸣,妖狐被天火焚烧成灰。这一系列的自然现象和超自然事件,最终展现了一种天道的公正与不可违抗。
诗的最后部分,旧地重现村落,新田开辟荒野,诗人通过这场景表达了对天意的敬畏,以及对于自然力量不可预测性的认识。勿谓神默默,不可认为神明不言;勿谓天恢恢,也不可认为天道宽纵。勿喜犬不捕,勿誇雕不猜,提醒人们不要对世事抱有乐观或悲观的态度,而是应当保持敬畏之心。
诗人最后寄语妖媚者,告诫他们天火来临,有其时节。这不仅是对于自然界的警示,也是对于人世间善恶有报的提醒。整首诗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的深刻洞察与艺术表现力的高超境界。
少年不远仕,秉笏东西京。
中岁守淮郡,奉命乃征行。
素惭省阁姿,况忝符竹荣。
效愚方此始,顾私岂获并。
徘徊亲交恋,怆悢昆友情。
日暮风雪起,我去子还城。
登途建隼旟,勒驾望承明。
云台焕中天,龙阙郁上征。
晨兴奉早朝,玉露沾华缨。
一朝从此去,服膺理庶甿。
皇恩倘岁月,归服厕群英。
荒林翳山郭,积水成秋晦。
端居意自违,况别亲与爱。
欢筵慊未足,离灯悄已对。
还当掩郡阁,伫君方此会。
秋风入疏户,离人起晨朝。
山郡多风雨,西楼更萧条。
嗟予淮海老,送子关河遥。
同来不同去,沉忧宁复消。
远听江上笛,临觞一送君。
还愁独宿夜,更向郡斋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