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叠赤城路,终年游客稀。
朝来送师去,自觉有家非。
石净山光远,云深海色微。
此诗成亦鄙,为我写岩扉。
万叠赤城路,终年游客稀。
朝来送师去,自觉有家非。
石净山光远,云深海色微。
此诗成亦鄙,为我写岩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作品,名为《送陟遐上人游天台》。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家园之思。
"万叠赤城路,终年游客稀。" 这两句描写了一条蜿蜒曲折、游客稀少的山路,通过“万叠”和“终年”的字眼,强调了道路的长远与游人稀少,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朝来送师去,自觉有家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清晨时分手送别的情景,以及内心的感受。“自觉有家非”则透露了诗人对于家的思念与归属感的矛盾。
"石净山光远,云深海色微。"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雄伟自然景观的画面。“石净山光远”表现了山势的壮丽和视线的开阔,而“云深海色微”则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天际海洋的迷离之美。
"此诗成亦鄙,为我写岩扉。"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作品可能显得粗糙不堪的自谦,同时也流露出希望留下痕迹、传达心意的愿望。“为我写岩扉”则是诗人希望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刻画在自然之中,永恒保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路、送别、自然景观等元素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淡远而又深沉的情怀。
远寄寒衣想张郎,空僝僽,缄书在手,写不尽绸缪。
修时节和泪修,嘱咐休忘旧。
寄去衣服牢收授,三般儿都有个因由:这袜儿管束你胡行乱走,这衫儿穿的着皮肉,这里肚常系在心头。
问谁歌、六朝琼树。当年春满庭宇。
歌残夜月西风起,吹动一川禾黍。愁绝处。□□汝。
姑苏麋鹿成群侣。清樽谩举。
对淡淡长空,萧萧乔木,慷慨吊今古。生平苦。
走遍南州北府。年来颇得幽趣。
绿蓑青笠浑无事,醉卧一天风雨。秋几许。
沙渚上,渔樵小隐随编户。扁舟脱去。
望绮散余霞,江澄净练,还爱谢公句。
睡香花正吐。谁交付与,东君为主。
梦觉庐山,一片彩云何所。
惆怅留题在壁,麝墨染、无穷愁绪。常记取。
徘徊顾影,镫前低语。几许。
欺密留情,系绊煞世间,□□儿女。
沦落天涯,夜夜月明湓浦。
连我青衫泪满,料不忍、孤帆东去。离思苦。
休唱渭城朝雨。
忆分司时节,秋雨正连天。
官路满篙流水,舟楫驶如川。
陌上漫漫泥潦,徙远马瘏人倦,堪赋去来篇。
雪冷梅花萼,春早绿杨颠。问东君,春几许,为君怜。
浮生恍如蝶梦,栩栩羡高贤。
客里渐磨岁月,两眼青山图画,松翠看云眠。
安得王乔术,飞舄颇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