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牧锦城,马蹋血泥行。
千里追戎首,三军许勇名。
残兵疑鹤唳,空垒辩乌声。
一误云中级,南游湘水清。
前年牧锦城,马蹋血泥行。
千里追戎首,三军许勇名。
残兵疑鹤唳,空垒辩乌声。
一误云中级,南游湘水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通过对比和想象,诗人展现了自己从军旅生涯到隐居生活的转变。开篇“前年牧锦城,马蹋血泥行”两句,描绘了一幅战争场面的图景,"牧"字暗示着统领与控制,而"马蹋血泥行"则形象地展示了战场上的残酷和艰苦。
接着,“千里追戎首,三军许勇名”表明诗人曾在战争中英勇作战,追击敌人,赢得了部队的赞誉和勇敢的称号。这里的“戎首”指的是敌人的首级,而“三军”则是指全军。
然而,随后的“残兵疑鹤唳,空垒辩乌声”却转而描绘了一种哀伤与荒凉的情景,“残兵”意味着战争的毁灭和残留,“疑鹤唳”和“空垒辩乌声”则表现了战后遗址的萧瑟与荒凉,给人以深刻的历史感慨。
最后,“一误云中级,南游湘水清”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和生活转变。"一误"指的是一次失误或错误的选择,而“云中级”则象征着迷茫和不确定。"南游湘水清"表明诗人在经历了一系列磨难后,最终选择了隐居,在湘江边上的宁静生活寻找心灵的安慰。
整首诗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喧嚣与寂静,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去军旅生涯的反思,以及对现今隐逸生活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明的对比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变化。
昔闻市朝隐,今见丘山性。
循隙遵荒途,服御迫从政。
高怀缅前修,倞志崇逸行。
灵峰何年辟,山寺弥幽夐。
故老厌喧嚣,颇言寄觞咏。
风雪满天地,不踏孤山径。
寒葩岂终荣,根枯随岁竟。
三椽写新构,百树复前盛。
障岩修竹密,凿土方池净。
惬心在寓目,苍翠深相映。
栖止爱长夏,非必悦冬令。
沈冥契妙理,世缘绝将迎。
幽籁发清虚,知情信予圣。
懒寻天上巧,夜阑愁对,碧窗秋悄。
细数更筹,重忆旧时怀抱。
多少人间别恨,浑不解、金风来早。灵约杳。
一痕淡月,笼云凄照。
羡他碧汉无波,便万岁千秋,后期难了。
自轸琴心,漫托綵鸾同调。
一晌梦游处,恰又似、浮槎仙岛。人易老。
南楼几番清啸。
慷慨长兴伯,曾挥落日戈。
头颅捐草莽,风雨黯山河。
赖有文章在,烦君急网罗。
遣函天赐汝,彝鼎未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