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长芦见众僧已披剃》
《游长芦见众僧已披剃》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圆顶方袍复旧仪,欣欣便觉众情熙。

可怜尽堕狙翁术,暮四朝三元不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览长芦时所见僧侣们披剃后的场景,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感慨。

首句“圆顶方袍复旧仪”,描绘了僧侣们恢复了传统的服饰,头戴圆顶帽,身着方形袈裟,重现了佛教僧侣的传统形象。这不仅是一种外在形式的回归,也象征着精神上的归正。

“欣欣便觉众情熙”则表达了作者看到僧侣们恢复传统后的喜悦之情,这种喜悦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周围人群对这一变化的积极反应,整个氛围变得和谐而充满生机。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可怜尽堕狙翁术,暮四朝三元不知”则流露出了一丝忧虑和讽刺。作者似乎在暗指僧侣们虽然恢复了传统服饰,但在行为或思想上可能并未真正回归到佛教的教义和精神本质。这里的“狙翁术”可能指的是某种欺骗或手段,暗示僧侣们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被外界的诱惑所影响,失去了真正的信仰和修行的初心。而“暮四朝三”则比喻这种不坚定、易变的行为,暗示僧侣们在不同的时间或情境下,可能有不同的表现或选择,缺乏一贯性和稳定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僧侣们外在形式的恢复与内在精神状态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于宗教信仰与实践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风气中某些现象的反思。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每至冬月辄写寒梅数枝因成短句二首·其一

索笑巡檐意最亲,依然逢得弄珠人。

恰如老干孤山侧,不负年年捷报春。

(0)

雪浪石用苏东坡韵

杜老白帝僦东屯,苏翁稍幸斯州尊。

从来诗人半穷困,未必天道迷昭昏。

孤踪飘泊岂有定,官居尚忆悬水村。

我从便道寻古迹,策马定武循城门。

衙斋左侧醉仙在,无须玉局重招魂。

立来应已阅桑海,移时想复动云根。

峰皴似助吟咏势,苔斑犹渍摩挲痕。

当时滕倅投意气,掀髯把酒相评论。

何人好事惜废堕,覆之以亭承以盆。

却忆晴窗哦日课,雪浪早入予思存。

(0)

积素

积素递晨寒,寥空留晓月。

鸡号埘上霜,凘碍溪边筏。

钟声古寺传,炊烟茅店发。

光景堪揽结,云岚倏出没。

残梦谁复续,閒情於以越。

得句让坡仙,拈髭兴无歇。

(0)

观河灯漫成三首·其一

巧处人偷造化权,红莲开尽灿金莲。

谁知寸烛风光里,又放秋蟾一度圆。

(0)

新秋月

向晚散翔云,举首见新月。

借助露华风,隐映桂香窟。

引弓犹未满,较眉略已阔。

清景会今宵,寒光送天末。

即事忆年来,拈髭逸兴发。

(0)

芦花

曲岸閒移步,芦花见几枝。

摇风犹未白,垂露似含悲。

潇洒致如旧,光阴迅若斯。

独舂相掩映,吕纪画成时。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