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老白帝僦东屯,苏翁稍幸斯州尊。
从来诗人半穷困,未必天道迷昭昏。
孤踪飘泊岂有定,官居尚忆悬水村。
我从便道寻古迹,策马定武循城门。
衙斋左侧醉仙在,无须玉局重招魂。
立来应已阅桑海,移时想复动云根。
峰皴似助吟咏势,苔斑犹渍摩挲痕。
当时滕倅投意气,掀髯把酒相评论。
何人好事惜废堕,覆之以亭承以盆。
却忆晴窗哦日课,雪浪早入予思存。
杜老白帝僦东屯,苏翁稍幸斯州尊。
从来诗人半穷困,未必天道迷昭昏。
孤踪飘泊岂有定,官居尚忆悬水村。
我从便道寻古迹,策马定武循城门。
衙斋左侧醉仙在,无须玉局重招魂。
立来应已阅桑海,移时想复动云根。
峰皴似助吟咏势,苔斑犹渍摩挲痕。
当时滕倅投意气,掀髯把酒相评论。
何人好事惜废堕,覆之以亭承以盆。
却忆晴窗哦日课,雪浪早入予思存。
此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雪浪石用苏东坡韵》。诗中描绘了对雪浪石的欣赏与赞美,通过对比杜甫和苏轼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于诗人命运的感慨。诗中提到杜甫和苏轼虽身处困境,但并未迷失天道,其飘泊不定的生活反而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诗人自己则沿袭古道,探访历史遗迹,马蹄声声,穿越城门,寻找往昔的痕迹。
诗中特别提到了衙斋左侧的“醉仙”,寓意着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无需再召唤灵魂,因为那些记忆早已深深刻印在心中。诗人感叹时间如海,岁月更迭,但山峰的纹理仿佛在助兴,苔藓的斑痕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滕倅当年的意气风发,与友人举杯畅谈,如今被后人珍视,以亭台盆景的形式保存下来。
最后,诗人回忆起晴朗的窗前,吟诵诗句的日子,雪浪的景象仿佛融入了他的思绪之中。整首诗通过对雪浪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