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卧秋窗月,庭梧影已疏。
人生几良夜,明日是征途。
往世身如系,还山愿不殊。
沉沉百年事,到此片言无。
同卧秋窗月,庭梧影已疏。
人生几良夜,明日是征途。
往世身如系,还山愿不殊。
沉沉百年事,到此片言无。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秋夜景象,流露出深沉的情感与哲思。首句“同卧秋窗月”,以“秋窗”和“月”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暗示着即将分别的情境。接着,“庭梧影已疏”一句,通过梧桐树影的稀疏变化,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临近,同时也暗含着岁月更迭、物是人非的感慨。
“人生几良夜,明日是征途。”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以及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现实的无奈接受。在短暂的美好时刻之后,便是漫长的旅途,充满了未知与挑战。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离别之痛,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往世身如系,还山愿不殊。”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归隐山林的愿望。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追求。在繁忙尘世中寻求一片宁静之地,成为许多文人墨客的心愿。
最后,“沉沉百年事,到此片言无。”这句话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面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人们所能做的不过是留下一些言语,记录下自己的思考与情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个人都是微不足道的存在,但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言语,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前的秋夜景象,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珍视、对未来的忧虑、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哲学思考。
生不逢辰晏百年,鱼龙尺水事茫然。
九州落日人皆醉,万仞尖山马不前。
闻说参军多记室,我来入幕厕高贤。
当时郭李同舟日,争及成连去刺船。
猗嗟我从祖,高行世所独。
有时闻微言,终身在初服。
孤露薄有知,所赖见尊宿。
今年吾道苦,此老梦已觉。
别时知难再,挥手反见速。
衰颜一何瘦,忍泪窃注目。
不殊辞所生,摧割痛在腹。
未曾闻怛化,每忆已自哭。
理当弃妻子,卒侍启手足。
何言迫生计,恨愧满衷曲。
因思议私谥,介节诔不辱。
虽然异出处,知己配文肃。
哲人萎二老,愿见那可复。
吾其放于夷,猖狂混清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