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木樨庭院。重见。骨细不胜衣。
支离憔悴总因伊。知么知。知么知。
花落木樨庭院。重见。骨细不胜衣。
支离憔悴总因伊。知么知。知么知。
这首《荷叶杯·问病》是清代词人彭孙遹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委婉的表达,展现了词人对病中之人的深切关怀与忧虑。
“花落木樨庭院”,开篇以“花落”暗示季节更替或生命的衰败,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木樨庭院”则点明了地点,木樨即桂花,其香气清雅,常被用来象征高洁与美好,此处暗含对病中之人的美好祝愿与怀念。
“重见。骨细不胜衣。”这两句直接描绘了病人的身体状况,骨瘦如柴,连衣服都难以承受,形象地表现了病人的虚弱与病态。这里的“重见”可能意味着词人再次见到病人,或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
“支离憔悴总因伊。知么知。知么知。”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对病痛原因的追问与无奈。无论是“支离憔悴”的身体还是内心的痛苦,都是因为某个人或某种原因所致,但这种痛苦是否能被理解、是否能找到答案,词人似乎已经心知肚明,却又无法言说。这三句充满了深沉的忧郁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对病中之人的深情关切,以及面对生命脆弱与无常时的无力感和思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啸傲生成,薄游身世,惨淡情怀。
也曾经料理,绣床花样,回文机杼,空里楼台。
怕向针神称弟子,但通国闺娃受教来。
今难再,看残丝剩线,意懒心灰。
清神犹馀眼耳,便霜鬟雪鬓,任属形骸。
与清溪小妹,飞笺索赋,孀闺病婶,险韵同裁。
痼癖烟霞谁得似,有疏影孤山一树梅。
江南梦,想群花未醒,雪里偏开。
风风雨雨。暗地相催,春光到此将别。
欲待款留,无计反增凄切。
东君怎不体谅,促春回、把人抛撇。
更望里,尽销魂、只见落红堆积。每到春归时候。
便引起、愁肠细丝如织。杜宇声声,不管旧时相识。
枝头报春去也,恁忘情、了无怜惜。
怎似我,倦伤春、还恋此日。
秋之为气,有千变万化,人怎描得。
不道寥寥数笔里,竟把精神传出。
冷月无声,寒烟有影,摄起秋魂魄。
此中清景,算来只我能识。
楼上一带湘帘,湘帘不卷,楼下湘波白。
不尽寒流去渺渺,倒浸银河无色。
桐树中间,芭蕉侧畔,添座湖山石。
绿窗休闭,待侬一梦飞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