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教岭海瘴尘清,胆气凌空身可轻。
北阙肆颁温诏语,南州欣见老书生。
马卿谕蜀惟传檄,裴相平淮不□兵。
论赏云中还未竟,秋香晚节是功名。
要教岭海瘴尘清,胆气凌空身可轻。
北阙肆颁温诏语,南州欣见老书生。
马卿谕蜀惟传檄,裴相平淮不□兵。
论赏云中还未竟,秋香晚节是功名。
这首元代诗人张伯淳的《赠赵治中》充满了对赵治中的赞誉与敬意。诗中以“要教岭海瘴尘清”开篇,巧妙地将赵治中的治理才能与消除岭南地区瘴气的难题联系起来,寓意其能为地方带来清风正气。接着,“胆气凌空身可轻”一句,赞美了赵治中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仿佛他的勇气可以超越云霄,使身心都变得轻盈自在。
“北阙肆颁温诏语,南州欣见老书生”,这两句通过对比朝廷的关怀与地方的喜悦,展现了赵治中作为一位老成持重的学者型官员,不仅得到了中央的重视和嘉奖,也深受地方百姓的爱戴和欢迎。这种上下呼应的描绘,既体现了赵治中的政治智慧,也彰显了他的人格魅力。
“马卿谕蜀惟传檄,裴相平淮不□兵”,这里运用了典故,将赵治中与历史上的两位贤臣马卿和裴相相提并论,前者以一封檄文平定蜀地,后者则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平定淮地。通过这样的类比,诗人表达了对赵治中治理才能的高度肯定,认为他能够像这两位历史人物一样,以智慧和策略解决问题,达到治理的目的。
最后,“论赏云中还未竟,秋香晚节是功名”,这两句总结了赵治中的成就,并将其与个人品德和晚节联系起来。这里的“云中”可能是指边疆或远方,暗示赵治中在边疆或外地的治理成绩显著;“秋香晚节”则赞美了赵治中在晚年依然保持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功绩,如同秋天的花朵般美丽而持久,象征着他的功名将被永远铭记。
整首诗通过对赵治中个人品质、治理能力以及历史地位的赞美,展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官员形象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官员德才兼备、政绩卓著的普遍期待。
锦幄红霞卷。赋催妆、鹊桥已驾,青鸾先遣。
才子广陵年尚少,下直墨华犹泫。
奁镜伴、乌丝蚕茧。
携得御炉香满袖,正天生、初渡银河浅。
京兆笔,晴窗展。远山肯使眉痕显。
倦支颐、流苏低亚,筠笼微扁。
吹罢凤箫闲对弈,乱局须凭猧犬。
吟蟋蟀、西堂愁免。
欲博琴台人一笑,解鹴裘、好向垆头典。
莲漏永,兰缸剪。
滹沱南陌,忆当年、绿柳依依堪折。
夹道长条张翠幄,清影寒生六月。
汗滴征衫,尘飞驿路,到此清凉别。
今来驻马,浓阴一旦残缺。
闻道旧日隋堤,春来渭树,空有蝉声咽。
可惜长廊烟雾冷,转眼繁华销歇。
莫问秋风,树犹如此,何况三千发。
长途搔首,愁听枝上啼鴂。
算多愁、和天也惨,双股泪、席间流。
记花月楼台,扇横鸾影,杖拥鸠头。
西风妒他春好,并霜威、作践一场秋。
翠减芙蓉夜被,尘生古褐冬裘。青山今古事悠悠。
双冢向人愁。有守宿寒鸦,招魂芳草,代哭鸣蜩。
椿萱世难全寿,叹人生、到此意俱休。
付与夕阳收管,一杯时奠松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