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掩东篱处士家,每逢佳节惜年华。
黄花有恨惊秋老,白发无情对日斜。
杜牧仙游诗寡和,王弘人去酒须赊。
乌纱醉裹西风冷,千古令人忆孟嘉。
门掩东篱处士家,每逢佳节惜年华。
黄花有恨惊秋老,白发无情对日斜。
杜牧仙游诗寡和,王弘人去酒须赊。
乌纱醉裹西风冷,千古令人忆孟嘉。
这首元末明初叶颙的诗《至正戊戌九日感怀赋(其三)》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感慨的细腻描绘。首句“门掩东篱处士家”展现了隐士居所的宁静,暗含诗人对淡泊生活的向往。次句“每逢佳节惜年华”表达了对岁月匆匆的感慨,每逢节日,诗人更加珍视光阴。
“黄花有恨惊秋老”借菊花凋零象征秋意渐浓,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哀愁。“白发无情对日斜”则通过白发与夕阳的对比,揭示了诗人对青春不再的无奈。接下来两句,“杜牧仙游诗寡和,王弘人去酒须赊”,借杜牧和王弘的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往昔相聚饮酒的追忆。
最后两句“乌纱醉裹西风冷,千古令人忆孟嘉”以乌纱帽和西风为背景,形象地刻画出诗人独自饮酒的情景,孟嘉的典故更增添了历史沧桑感,让人回味无穷。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对世事变迁的深刻反思。
他人之画画其法,宗苍之画画其理。
求之于今几莫俦,求之于古竟堪比。
黄大痴,倪高士之二子,中得神髓。
是时火流西风起,应节搆此盈丈纸。
正旗堂阵大差排,探胁雕肝细模拟。
天欲高而蔚蓝,树欲鸣而染紫。
有如洗之碧山,更带之以流水。
石厂倚岩,板彴接涘。柴扉间出,水阁斜迤。
气霁神来,百务爰始。细径归樵,无反裘斯可矣。
策杖访客,则有抱琴之童子。
坐竹窗者,伊谁非庞德公乎,是则山阳高平而已。
眄蒹葭之苍苍,想风人之深旨。
蜗庐若浮彼纬萧者,宁善贾之可市。
远帆天末挂,孰谓非太白当年无恙秋风是。
上下数千年,纵横一万里。
我曾一览江山真面目,故知新秋霁景应如此。
《江山秋霁歌题张宗苍画》【清·弘历】他人之画画其法,宗苍之画画其理。求之于今几莫俦,求之于古竟堪比。黄大痴,倪高士之二子,中得神髓。是时火流西风起,应节搆此盈丈纸。正旗堂阵大差排,探胁雕肝细模拟。天欲高而蔚蓝,树欲鸣而染紫。有如洗之碧山,更带之以流水。石厂倚岩,板彴接涘。柴扉间出,水阁斜迤。气霁神来,百务爰始。细径归樵,无反裘斯可矣。策杖访客,则有抱琴之童子。坐竹窗者,伊谁非庞德公乎,是则山阳高平而已。眄蒹葭之苍苍,想风人之深旨。蜗庐若浮彼纬萧者,宁善贾之可市。远帆天末挂,孰谓非太白当年无恙秋风是。上下数千年,纵横一万里。我曾一览江山真面目,故知新秋霁景应如此。
https://shici.929r.com/shici/I4TKG4ak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