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吴厚秀才见赠三首·其三》
《次韵吴厚秀才见赠三首·其三》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一卷新诗锦一端,掉头吟讽识芳酸。

哀歌永夜悲牛角,朗咏扁舟笑杏坛。

间发笙簧犹可拟,弃捐斤斧定知难。

继君高韵君应笑,咀嚼归途久据鞍。

(0)
注释
新诗:新的诗歌作品。
芳酸:比喻诗歌中的情感深沉或苦涩。
牛角:比喻悲伤的声音或情绪。
杏坛:古代教育的象征,此处指讲学之处。
笙簧:中国古代的管乐器,此处代指音乐。
斤斧:斧头等工具,这里比喻繁重的工作。
高韵:高尚的韵律,指诗歌的艺术价值。
据鞍:骑在马鞍上,形容长途跋涉或旅途生活。
翻译
一卷新诗犹如锦绣的一端,我摇头吟诵品味其中的芬芳酸楚。
在漫长的夜晚,悲伤的歌声如同牛角般凄厉,而在明亮的船上,我欢快地朗诵,笑对杏坛。
偶尔吹奏的笙簧音乐尚可比拟,但放弃粗重的工作必定困难重重。
你若能继承这高尚的韵律,想必会心一笑,回味这段旅程,长久地坐在马鞍上咀嚼着这些诗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他以次韵的形式回应吴厚秀才的赠诗。诗中,诗人将吴秀才的新诗比作一端精美的锦缎,通过吟诵品味,感受到其中深沉的情感。他以"哀歌永夜悲牛角"形容诗中的哀伤之情,而"朗咏扁舟笑杏坛"则展现出诗人在欣赏中找到一丝慰藉,如同扁舟独游时对杏坛(孔子讲学之地)的向往和欢笑。

接着,诗人认为吴秀才的诗歌才华如同笙簧般悠扬,但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如弃捐斤斧,他也深知不易。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在回味吴秀才的佳作时,仿佛长途骑行中久久地坐在马鞍上细细咀嚼,表达了对吴秀才诗才的敬佩和对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吴秀才的诗才,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欣赏与感慨,展现了宋词中对文人墨客才情的推崇和对创作过程的尊重。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风入松·十年裘马锦江滨

十年裘马锦江滨。
酒隐红尘。
万金选胜莺花海,倚疏狂、驱使青春。
吹笛鱼龙尽出,题诗风月俱新。
自怜华发满纱巾。
犹是官身。
凤楼常记当年语,问浮名、何似身亲。
欲寄吴笺说与,这回真个闲人。

(0)

昭君怨·昼永蝉声庭院

昼永蝉声庭院。
人倦懒摇团扇。
小景写潇湘。
自生凉。
帘外蹴花双燕。
帘下有人同见。
宝篆拆官黄。
炷熏香。

(0)

次韵范参政书怀

养气颓然似木鸡,谤谗宁复问端倪。
生尘甑暖喜炊黍,轑釜羹香忘糁藜。
万里曾游云栈北,一庵今卧镜湖西。
残年老病侵腰膂,那得随人病夏畦。

(0)

斋中杂兴十首以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为韵

成童入乡校,诸老席函丈。
堂堂韩有功,英概今可想。
从父有彦远,早以直自养,始终临川学,力守非有党。
纷纷名佗师,有泚在其颡。
二公生气存,千载可畏仰。

(0)

一落索·识破浮生虚妄

识破浮生虚妄。
从人讥谤。
此身恰似弄潮儿,曾过了、千重浪。
且喜归来无恙。
一壶春酿。
雨蓑烟笠傍渔矶,应不是、封侯相。

(0)

一落索·满路游丝飞絮

满路游丝飞絮。
韶光将暮。
此时谁与说新愁,有百啭、流莺语。
俯仰人间今古。
神仙何处。
花前须判醉扶归,酒不到、刘伶墓。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