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十里香犹在,雪白千山岭益明。
盈尺预知秋麦壮,争春岂不让生生。
梅花十里香犹在,雪白千山岭益明。
盈尺预知秋麦壮,争春岂不让生生。
这首诗《赋得梅雪争春》由清朝的玄烨所作,巧妙地描绘了冬日里梅花与积雪竞相争艳的景象,以及它们对即将到来的秋天和丰收的预示。
首句“梅花十里香犹在”,以“十里”形容梅花的范围之广,暗示其香气弥漫,即使在远处也能感受到那份清新与芬芳。梅花的香气依然留存,不仅展现了梅花的坚韧与持久,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次句“雪白千山岭益明”,将视线转向了覆盖千山的皑皑白雪,雪的洁白与明亮,不仅映衬出山岭的轮廓,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纯净的冬日景象。这里通过“千山岭”与“雪白”的对比,突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
第三句“盈尺预知秋麦壮”,转而关注自然界的循环与预兆。积雪的厚度可以预示来年农作物的丰饶,这里的“盈尺”既是对雪量的描述,也是对未来丰收的乐观预想。这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农业生产联系起来,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敬畏。
最后一句“争春岂不让生生”,则表达了对生命与自然循环的赞美。梅花与积雪虽然在季节上似乎与春天有所冲突,但它们的存在恰恰是自然界生命力的体现,是生生不息的象征。这句话以“争春”为引子,强调了生命的力量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束书相伴到江西,我尚濡留子遽归。
轮角难生催别斝,刀头欲折为斑衣。
功名有分须如意,学问无穷更造微。
若到家林遇奴辈,先教拂拭钓鱼矶。
夔人耕山灰作土,散火满山龟卜雨。
春日不知秋有饥,下种计粒手中数。
七月八月旱天红,日脚散血龙似鼠。
污邪瓯窭高下荒,草根木皮何甘苦。
蛮商奸利乘人急,缘江转米贸儿女。
己身死重别离轻,归州州南神有灵。
归人刲羊求山神,驱风洒润应香火,飞点不到巫山村。
巫山县南也伐鼓,不告归神告神女。
江心黑气卷江流,雷车载鬼云中语。
太守身作劝农官,子粒今朝多贷汝。
春种须作三年计,上满隆原下水浒。
他时更勉后来人,老去子孙无莽卤。
群山合沓来,回抱东林缺。
紫翠不可解,环城如玉玦。
龙飞晋水清,天转旄头灭。
萧萧古战场,春耕拥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