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劳农岘山乘兴游何山同行宋子飞沈虞卿霍从周范文质》
《劳农岘山乘兴游何山同行宋子飞沈虞卿霍从周范文质》全文
宋 / 王十朋   形式: 古风

去秋游道场,俯瞰何山路。

林泉虽在眼,未暇飞杖屦。

尘埃汩城市,遥望隔烟雾。

春光忽已半,播谷催农务。

欲作卞山行,偶逢风伯怒。

肩舆出城南,乘兴访幽趣。

山藏佛屋深,迹蹑陈朝故。

老松不记年,脩竹莫知数。

鸟鸣说法池,花落在禅处。

书空何公堂,木拱安定墓。

青山看未足,回首日已暮。

小溪何处是,归诵苏仙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十朋在春天时节,与友人一同前往岘山劳农,乘兴游览何山的生动情景。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宁静,也融入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佛教文化的思考。

首句“去秋游道场”,点明了诗人上一次秋天曾游历过的道场,为后文的再次探访埋下伏笔。接着“俯瞰何山路”一句,通过俯瞰视角展现出道路蜿蜒曲折,引人入胜。诗人虽然眼前美景尽收眼底,却因事务繁忙未能亲临其境,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遗憾。

“春光忽已半,播谷催农务”两句,以春光半开、播谷声声催促农事,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忙碌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紧迫与生活的节奏。

“欲作卞山行,偶逢风伯怒”则以风伯的愤怒作为转折,巧妙地引入了诗人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同时也增添了旅途中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山藏佛屋深,迹蹑陈朝故”两句,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山中佛寺深藏,古迹斑驳,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老松不记年,脩竹莫知数”通过对古老松树与修长竹子的描写,赞美了它们历经沧桑而不改其本色的坚韧精神,同时也寓意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永恒。

“鸟鸣说法池,花落在禅处”则以鸟鸣、花开等自然现象,象征着佛法的传播与禅意的体现,进一步深化了对佛教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书空何公堂,木拱安定墓”两句,通过描述历史人物的遗迹,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

最后,“青山看未足,回首日已暮”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而“小溪何处是,归诵苏仙句”则以对苏仙诗句的引用,寄托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

作者介绍
王十朋

王十朋
朝代:宋   字:龟龄   号:梅溪   生辰:1112-1171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猜你喜欢

和贲湖徐次庵适围秋兴诗四首·其一

贲湖秋一片,尽入隐人家。

霜后惟栽菊,篱边早著花。

狂歌来凤鸟,野处各龙蛇。

理乱都无问,萧条寄物华。

(0)

经始皇庙和南老

徐福洲前路,当时此避秦。

脩蛇己中断,白马尚东巡。

古殿一以閟,岩花更不春。

三山有灵药,应起鲍车身。

(0)

湖上竹枝词十一首·其一

西子湖上春不留,苏小墓前蝴蝶愁。

谁家女儿未解恨,偏插山花红满头。

(0)

和钱若庵抚松杂咏六首·其四

深松密竹老农家,何必遗书问赵奢。

试选龙材培母笋,先占蚓出候王瓜。

牧牛坡暖风横笛,乳鸭池平月在沙。

此际笙簧堪一听,谁将两部向君誇。

(0)

和钱若庵抚松杂咏六首·其一

移得虬龙护隐居,幽姿颇与岁寒宜。

长康把赠惟痴绝,韦偃前身岂画师。

风雪故人双命驾,冰霜遥夜一相思。

高天大有风云势,空老泥蟠石上枝。

(0)

岳鄂王墓

桧柏森森武穆祠,游人感慨读遗碑。

却怜太乙还车泪,不见朱仙痛哭时。

林壑秋风嘶石马,河山阴雨见旌旗。

北枝万树应回首,南望冬青更可悲。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