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命适远京,夙驾戒征侣。
临流别友生,野涂旷延伫。
靖恭尔所敦,我志不遑处。
扬旆越修坰,舒节薄兰渚。
日夕秋风生,曾是岁不与。
凄凄聆候虫,肃肃望归羽。
蕴结愁我心,沉忧谁能去。
悟彼诗人言,归来艺稷黍。
将命适远京,夙驾戒征侣。
临流别友生,野涂旷延伫。
靖恭尔所敦,我志不遑处。
扬旆越修坰,舒节薄兰渚。
日夕秋风生,曾是岁不与。
凄凄聆候虫,肃肃望归羽。
蕴结愁我心,沉忧谁能去。
悟彼诗人言,归来艺稷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出使远方京城时的旅途情景和内心感受。开篇“将命适远京,夙驾戒征侣”,写出了诗人早早就准备好了行装,与同伴一同出发前往遥远的京城,充满了对使命的庄重与对旅途的谨慎。
接着“临流别友生,野涂旷延伫”,描述了在途中的某次停歇,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以及在广阔的田野小路上,诗人独自伫立,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去的不舍。
“靖恭尔所敦,我志不遑处”表达了诗人对使命的恭敬与专注,以及自己内心坚定的决心,即使在旅途中也不忘初心。
“扬旆越修坰,舒节薄兰渚”描绘了诗人乘坐的车马穿越辽阔的郊野,最终到达靠近水边的地点,这里的“兰渚”可能象征着旅途的终点或是心灵的宁静之地。
“日夕秋风生,曾是岁不与”暗示着时间的流逝,秋天的风吹过,诗人意识到时光易逝,年华不再。
“凄凄聆候虫,肃肃望归羽”通过听候虫的鸣叫和遥望归雁,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蕴结愁我心,沉忧谁能去”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忧虑,这些情感如同沉重的负担,难以摆脱。
最后,“悟彼诗人言,归来艺稷黍”引用了古代诗人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希望像古人一样,通过劳作来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出使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既有对使命的敬畏,也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有对家乡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元明以降篆者少,五百年间谁压倒。
国朝惟有濠叟公,邓公完白称二老。
公书通神天下知,子孙安敢赞一辞。
岂无馀子称笔力,汗流籍湜神已疲。
此书当日寄我祖,我父受之赐我守。
煌煌真气扑眉宇,何况手泽为人后。
忆公作书必先酒,光绪之初我尚幼。
松醪满盎墨满斗,大笔如林插左右。
须眉如雪飞巨肘,一见惊喜不敢走。
三十年来云烟过,兼金一帧家家摩。
大江南北争搜罗,安得真迹如许多。
今对此书更悲泣,王祖装池王考笔。
王祖王考非人间,空窗开卷墨光湿,嗟嗟人兮人兮不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