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长何事不堪兼,桃竹诗催信口占。
绛袖绯袍欺蜀锦,虚心直节挺羲炎。
藏春静看千蜂舞,栖凤真无一鸟嫌。
老兴喜将霜韵步,西施镜里刻无盐。
才长何事不堪兼,桃竹诗催信口占。
绛袖绯袍欺蜀锦,虚心直节挺羲炎。
藏春静看千蜂舞,栖凤真无一鸟嫌。
老兴喜将霜韵步,西施镜里刻无盐。
这首诗以桃竹为题,借物抒情,展现了诗人对桃竹的赞美之情。开篇“才长何事不堪兼”,诗人以疑问句式表达了对桃竹独特魅力的赞叹,认为其生长之长,不仅不显多余,反而增添了其独特的韵味。接着“桃竹诗催信口占”一句,暗示了诗人灵感的涌现,如同桃竹般自然流畅,无需刻意雕琢。
“绛袖绯袍欺蜀锦,虚心直节挺羲炎”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桃竹与象征富贵华丽的“绛袖绯袍”、“蜀锦”相对比,强调了桃竹内在品质的高洁与坚韧,如同古代圣贤的风骨,体现了诗人对桃竹品格的推崇。
“藏春静看千蜂舞,栖凤真无一鸟嫌”描绘了桃竹在春天中的生机勃勃景象,千百只蜜蜂围绕其上翩翩起舞,而凤凰栖息其上,没有一只鸟儿嫌弃,进一步突出了桃竹的美丽与和谐共处的特质。
最后,“老兴喜将霜韵步,西施镜里刻无盐”表达了诗人晚年对桃竹的喜爱之情,如同欣赏西施之美,即使在霜雪覆盖的季节,依旧能保持其独特的韵致,展现出诗人对桃竹持久魅力的深深喜爱和敬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桃竹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浣花老翁好孙子,家住盐官忠义里。
幼读神农黄帝书,青年卖药居城市。
今夏括苍叶守中,卧病兼旬不能起。
更医至再复至三,孰辨阴阳明表里。
城中杜子有家学,分得桑君上池水。
捷如壮士当敌场,百步穿杨誇一矢。
昔也父母及诸弟,仓皇惊怕走折趾。
今也怡然北堂下,笑舞莱衣具甘旨。
五月归从白玉京,琼玖安能酬木李。
触热敲门求我歌,好雨洗秋凉入髓。
勖哉杜子须努力,积土为山自今始。
而翁天外如有闻,化鹤归来心亦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