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经千卷浩如林,妙诀无多底处寻。
但要灵台常似水,自然元海会生金。
丹经千卷浩如林,妙诀无多底处寻。
但要灵台常似水,自然元海会生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真德秀所作的《赠夏宗禹(其二)》。诗中,诗人以炼丹修炼的典故为喻,表达了对修行和智慧追求的独特见解。"丹经千卷浩如林"描绘了丹书秘籍众多繁复的景象,暗示知识的广博。然而,诗人强调真正的秘诀并非藏于卷帙之间,而是"妙诀无多底处寻",意指真正的智慧和修为在于内心的修炼。
"但要灵台常似水",这里的"灵台"通常指人的内心,"水"则象征清澈透明,诗人倡导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平静,如同流水般无杂念。这样的修炼状态,"自然元海会生金",意味着只有当心灵如海般深邃且不受污染,才能孕育出内在的宝贵智慧和精神财富,即"金",象征着高超的境界和成就。
整首诗寓言深刻,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真正的人生真谛。
南逾梅鋗关,北涉滹沱水。
井陉桑柘挂斜阳,云是尉佗旧时里。
尉佗当日窥南服,黄屋乘舆连左纛。
老夫帝号窃自娱,汉世玺书勤讲睦。
陆生片语何雄哉,北首同登朝汉台。
全胜楼船南下日,好过终军系颈来。
中丞熊轼抚全赵,越王旧里几临眺。
忆昔提戈静海烽,此日登楼共长啸。
草莽遗踪何用伤,铜标旧事转荒凉。
天书倘借前矛去,更上高台吊越王。
鞅掌缠世务,老至不遑居。
承惠还乡井,含辛去田庐。
辍棹三江口,分手万里途。
万里予怅望,三江子踟蹰。
再出缘义役,屡别使情疏。
一身难自料,万事剧纷挐。
登途虞折轴,临川戒衣袽。
既乖一木任,敢望五鼎需。
群策皆摈处,独力将焉如。
方谋毕吾役,及尔遂悬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