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王衔璧远称臣,何事全家并杀身。
汉舍子婴名尚在,魏封刘禅事独新。
非干大国浑无识,都是中原未有人。
独向长安尽惆怅,力微何路报君亲。
我王衔璧远称臣,何事全家并杀身。
汉舍子婴名尚在,魏封刘禅事独新。
非干大国浑无识,都是中原未有人。
独向长安尽惆怅,力微何路报君亲。
这首诗《题驿门》由唐代诗人蒲禹卿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事件,表达了对权力更迭和命运无常的感慨。
首联“我王衔璧远称臣,何事全家并杀身。”以“我王”自比,形象地描绘了君主在权力斗争中的无奈与牺牲。衔璧称臣,象征着臣服与忠诚,然而却因不明原因,整个家族都遭受了灭顶之灾。这里暗含了对历史中无辜受难者的同情。
颔联“汉舍子婴名尚在,魏封刘禅事独新。”将目光转向历史,对比了两个不同的朝代。子婴是秦朝末年的秦王子,被刘邦俘虏后自杀;而刘禅则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末帝,在魏国的控制下度过了余生。这两句通过“名尚在”与“事独新”的对比,展现了历史人物虽已逝去,但其事迹仍被后人铭记,同时也暗示了权力更迭的残酷与无情。
颈联“非干大国浑无识,都是中原未有人。”进一步探讨了权力斗争的本质。这里的“大国”可能指的是强大的外敌或内部的权力中心,“中原未有人”则暗示了在权力斗争中,真正能洞察全局、做出明智决策的人并未出现。这句诗揭示了在权力斗争中,往往缺乏理性的判断和公正的考量。
尾联“独向长安尽惆怅,力微何路报君亲。”将情感聚焦于个人层面,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无奈与哀伤。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象征着权力与希望。然而,面对无力改变的现实,诗人只能独自哀叹,表达了对无力保护亲人、实现理想抱负的深深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深刻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以及个体在其中的渺小与无助。
唤人温酒,银屏密坐,围炉犹爇。
共道春来,屈指已经连月。狂情未歇。
郁万绪、待何人说。浓云满,杜鹃休更,伤春啼血。
又是花寒时节。看清明到了,雨还兼雪。
种豆南山,只怕冻残萌蘖。东风信谲。
忽早旭、纱窗晴热。曲槛外、万点海棠如缬。
望苍茫,极平楚。一霎没洲渚。
五月端阳,也似暮春雨。
匆匆水上桥头,篾篷横转,且凭系、檐前高树。
倚朱户。试看桃叶帘前,年年艾如虎。
丹碧龙舟,准拟听箫鼓。盼他兰桨东来,今天停渡。
怪不得、把佳期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