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苍茫,极平楚。一霎没洲渚。
五月端阳,也似暮春雨。
匆匆水上桥头,篾篷横转,且凭系、檐前高树。
倚朱户。试看桃叶帘前,年年艾如虎。
丹碧龙舟,准拟听箫鼓。盼他兰桨东来,今天停渡。
怪不得、把佳期阻。
望苍茫,极平楚。一霎没洲渚。
五月端阳,也似暮春雨。
匆匆水上桥头,篾篷横转,且凭系、檐前高树。
倚朱户。试看桃叶帘前,年年艾如虎。
丹碧龙舟,准拟听箫鼓。盼他兰桨东来,今天停渡。
怪不得、把佳期阻。
这首《祝英台近·大水》由清代诗人曾廉所作,描绘了大水泛滥时的景象与情感。词中以“望苍茫,极平楚”开篇,将读者带入一片辽阔而苍茫的视野之中,极目远眺,只见洲渚隐没于水天之间,展现出一种壮阔而又略带悲凉的意境。
接着,“五月端阳,也似暮春雨”,将端午节的气氛与初夏的雨季相融合,暗示着季节的更迭与自然界的循环。水面上匆匆过桥的身影,以及横转的竹筏,象征着人们在大水面前的无奈与暂时的避难。倚靠朱红色的门户,诗人通过桃叶与年年悬挂的艾草,寄托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怀念与对平安的祈愿。
“丹碧龙舟,准拟听箫鼓”,本是端午节龙舟竞渡时的热闹场景,但在大水面前却显得遥不可及,只能成为一种期盼。最后,“怪不得、把佳期阻”,表达了对无法实现美好愿望的遗憾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大水带来的冲击与影响,以及人们在面对自然灾难时的脆弱与坚韧,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力和艺术感染力。
临安城中散筵席,谁道生离成死别?
固安城中一杯酒,醉里生魂梦死友。
朔风白昼吹烟霾,日光满地愁不开。
千里百里冻春色,君魂黯黯何从来?
湖西揽碧多芳草,握手分明致怀抱。
天姿玉朗颐丰润,不似年时色枯槁。
忽作惨澹容,若言死愁苦。
手指箧中编,涔涔泪如雨。
耳根无尽凄凉语,梦醒瞢腾索何许?
无端万绪愁丝乱,寸寸纠缠向心腑。
每得新诗辄相忆,眼底何由更寻汝?
吁嗟乎,君死未及七十日,我行已客三千程。
南来一一穿云雁,都是君边恸哭声。
抱郭落悬岫,绀梯亘苔色。
拾衣凛颠仆,攀援鼓神力。
晓秀逼天爽,晴旭顶初接。
云敛木华靓,风回市声得。
引旷入平睨,戒劳坐中级。
危江若无杪,一线去南急。
络江万瓦青,压江万樯黑。
浮梁当其中,地势赖钤扼。
双城互犄角,人霾惨相塞。
其外浩空霁,茫昧越山即。
地灵洵固守,我思在人杰。
肃袂谒忠祠,日月炯胸臆。
置身为丈夫,安使两间仄?
兹山虽培塿,千古与雄特。
使余生平心,默返愧弹劾。
浩吟纵飙响,林禽不安匿。
俯首尘宇间,群嚣徒唧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