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星昨夜霣三台,黯黯重云翳不开。
罢市尚闻行道哭,辍朝深动至尊哀。
千年已托山阿体,一代今论燕许才。
惟有感恩门下士,重披剑草为登台。
大星昨夜霣三台,黯黯重云翳不开。
罢市尚闻行道哭,辍朝深动至尊哀。
千年已托山阿体,一代今论燕许才。
惟有感恩门下士,重披剑草为登台。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生威为悼念大宗伯远峰汪公所作。诗中以“大星昨夜霣三台”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汪公去世的悲痛场景,如同巨星陨落,令人感伤。接着,“黯黯重云翳不开”进一步渲染了哀伤氛围,云层遮蔽了天空,象征着哀思无法散去。
“罢市尚闻行道哭,辍朝深动至尊哀”两句,通过描写民众和朝廷的哀悼行为,展现了汪公在生前的影响力以及去世后社会的深切哀痛。罢市意味着商业活动停止,人们在街上哭泣;辍朝则表明朝廷官员停止上朝,以示哀悼。
“千年已托山阿体,一代今论燕许才”表达了对汪公品德与才能的高度评价。山阿体指的是道德高尚之人,燕许才则是指才华横溢之士,这里赞扬汪公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华出众,对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惟有感恩门下士,重披剑草为登台”点明了汪公对门下弟子的恩情,即使他已经离世,弟子们仍会铭记他的教诲,披上剑草,登高望远,以此表达对老师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情地表达了对汪公逝世的哀悼之情,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他的品德与才能,以及对后人的深远影响。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