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游风雨若为欢,丛菊芳樽坐夜阑。
自有白衣传酒至,不愁青女降霜寒。
孤花老圃柴门冷,大卤高天海色残。
遍插茱萸伤短鬓,沉吟今日向君看。
倦游风雨若为欢,丛菊芳樽坐夜阑。
自有白衣传酒至,不愁青女降霜寒。
孤花老圃柴门冷,大卤高天海色残。
遍插茱萸伤短鬓,沉吟今日向君看。
这首诗描绘了霜降前夕,诗人彭孙贻与兄弟们相聚饮酒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秋日氛围和淡淡的哀愁。
首联“倦游风雨若为欢,丛菊芳樽坐夜阑”,开篇即点出诗人对游历生涯的疲惫感,以及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与丛生的菊花相伴,借酒消愁的情境。这里的“丛菊”不仅象征着秋天的萧瑟,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颔联“自有白衣传酒至,不愁青女降霜寒”,转而写到虽处寒冷霜降之夜,但有朋友的陪伴,一杯杯美酒传递过来,使得诗人不再担忧严寒。这里“白衣”指代友人,形象地表现了友情的温暖与慰藉。
颈联“孤花老圃柴门冷,大卤高天海色残”,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凄清与冷寂。孤零零的花朵在老园中显得格外冷清,柴门紧闭,仿佛连自然界的色彩都因季节更替而变得黯淡。这一联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尾联“遍插茱萸伤短鬓,沉吟今日向君看”,最后点明了节日的背景——重阳节。诗人遍插茱萸,却因岁月的流逝而感到鬓发已白,不禁沉吟,将目光转向了在场的朋友。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在友情中的自我反思。
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流畅,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日霜降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往游历生活的回忆,也有对当下友情的珍惜,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深感慨。
廉崖千仞孰能干,一见令人毛发寒。
可以人而不如石,我当为石共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