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董国华赠给姚燮的作品,以姚燮的诗作为引子,表达了对姚燮诗歌才华的赞赏和对其作品风格的认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首先,诗的开头“斯文系元运,得失千古争”点出了诗歌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历代文人对诗歌创作的激烈竞争。接下来,“高怀物表蕴,太音弦外生”赞扬了姚燮诗歌中蕴含的高远意境和深邃的音乐美感。
“芒燄星斗接,浩气波涛倾”描绘了姚燮诗歌如同星光与火焰交织,气势磅礴,充满激情。“所惧正轨戾,勿虑流辈轻”表达了对姚燮坚守正道、不随波逐流的敬佩。
“真艳陋鞶帨,至味殊鼎烹”通过对比,强调了姚燮诗歌的独特魅力和高超技艺。“姚君起浙右,诗法雄心兵”赞美了姚燮在诗歌领域的卓越成就和雄心壮志。
“孤立具神勇,坚阵排群英”形容姚燮在诗坛上的独立与坚韧。“罙入洞奥窔,特出惊严明”进一步赞扬了姚燮深入探索诗歌艺术的深度和创新精神。
“余力破溟涬,奇光夺冰晶”描述了姚燮诗歌的广阔视野和独特光芒。“比来此道杂,茅苇待廓清”表达了对当前诗歌界混乱现象的担忧,期待姚燮能引领清朗之风。
“予少事柔翰,如射不中程”诗人自谦年轻时在诗歌创作上的不足。“苦吟鉥肝肾,寂感遗影形”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内心的孤独感受。
“区区竞门户,鄙彼沟犹盲”批评了当时文坛的门户之见和浅薄之风。“上探风骚源,渐觉灵光萌”指出诗人试图从古代诗歌中汲取灵感,逐渐感受到诗歌的灵魂。
“所惜困簿领,错午雅俗并”表达了诗人因公务繁忙而难以专注于诗歌创作的遗憾。“兹幸谢尘鞅,退适邱樊情”期待在远离尘嚣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宁静。
“相期溯正始,荆棘除纷萦”表达了诗人与姚燮共同追求诗歌的源头,清除障碍的决心。“琅然夜堂磬,凉韵卑蚓虻”描绘了夜晚静谧中诗歌的美妙旋律。
“横竹别分刌,累黍谐奇赢”通过竹笛和粮食的比喻,展现了诗歌创作的多样性和和谐之美。“敢言笙璈合,差慰方寸怦”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融合的渴望和内心的安慰。
“春明揽景辔,濯濯王途行”描绘了春天里诗人漫步于王道之上,欣赏美景。“将赓阿阁凤,先掣碧海鲸”预示着诗人将与姚燮一起创作出超越前人的佳作。
“昌黎得修绠,文房筑长城”引用韩愈的典故,表达了对姚燮诗歌成就的高度评价。“庶几巨刃扬,白日开青冥”最后以希望姚燮的诗歌能够像巨刃一样照亮黑暗,开启光明的未来。
整首诗通过对姚燮诗歌的赞美和对自身创作经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姚燮在诗坛上卓越贡献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