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儒嗟不达,射策竟知名。
爵命加黄壤,诗书到后生。
高年鸠杖贵,故国锦衣荣。
他日兰亭会,何由见老成。
为儒嗟不达,射策竟知名。
爵命加黄壤,诗书到后生。
高年鸠杖贵,故国锦衣荣。
他日兰亭会,何由见老成。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逝者傅奉议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首句“为儒嗟不达”,感叹其虽为儒士却未得志,流露出对才德之士不得施展抱负的惋惜。接着“射策竟知名”,转折中透露出尽管仕途坎坷,但凭借才华最终声名远播,形成一种反差之美。
“爵命加黄壤”一句,以“黄壤”象征死亡,暗示傅奉议已离世,而“爵命”则指官职与荣誉,此处表达对其生前地位与成就的肯定。接下来“诗书到后生”,表明傅奉议的作品和学问影响深远,惠及后来之人,体现了其精神与知识的传承。
“高年鸠杖贵,故国锦衣荣”描绘了傅奉议晚年时的尊贵与荣耀,鸠杖是古代老人所用的拐杖,象征着高寿与尊严;“故国锦衣荣”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在家乡受到的尊敬与荣耀。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傅奉议个人的辉煌,也反映了社会对他贡献的认可。
最后,“他日兰亭会,何由见老成”表达了对未来的怀念与遗憾,想象着在未来的某次聚会中,能够再次见到像傅奉议这样的老成持重之士,但现实却是无法实现,流露出深深的惋惜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深情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与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仙人缃色裘,缟衣以裼之。
青帨纷委地,独立东风时。
吹香洞庭暖,弄影清昼迟。
寂寂篱落阴,亭亭与予期。
谁知园中客,能赋会真诗。
朝食三斗葱,暮饮三斗醋。
宁受此酸辛,莫行岁晚路。
丈夫少壮日,忍穷不自恕。
乘除冀晚泰,乃复逢变故。
经年岳阳楼,不见宫南树。
辞巢已万里,两脚未遑住。
水落君山高,洞庭秋已素。
浮云易归岫,远客难回顾。
飘然一瓶锡,未知所挂处。
寂寞短歌行,萧条远游赋。
学道始恨晚,为儒孰非腐。
乾坤杳茫茫,三叹出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