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臣听与石龟期,山水令灵尔有知。
从此天教洗兵马,永跻铜柱奠南夷。
王臣听与石龟期,山水令灵尔有知。
从此天教洗兵马,永跻铜柱奠南夷。
这首诗是明代符锡所作的《过恩城村土人指石龟云能预知田州兵祸历历可验因口占二绝》中的第二首。诗中以“王臣”和“石龟”为意象,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和平的热切期盼。
“王臣听与石龟期”,开篇即以“王臣”与“石龟”相对比,暗示了历史与自然界的某种默契或预言。这里的“期”字,既包含了时间的约定,也暗含了命运的安排。通过这一对比,诗人巧妙地将人类的历史进程与自然界的规律联系起来,引出了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思考。
“山水令灵尔有知”,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神秘力量和智慧。这里的“灵”字,不仅指石龟之灵,更象征着自然界中蕴含的智慧和启示。诗人通过赞美山水的灵性,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可能预示着人类社会的变迁。
“从此天教洗兵马,永跻铜柱奠南夷。”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和平的向往和期待。在经历了战争的苦难之后,人们渴望结束战争,实现长久的和平。这里的“洗兵马”形象地描绘了清除战争的场景,而“永跻铜柱奠南夷”则表达了对稳定边疆、维护国家统一的愿景。通过这一愿景的表达,诗人寄托了对国家安宁、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界的象征和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思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和平与和谐的追求。
摩肩尽冠簪,呵呼接留酂。
空天蔽帏裳,高衢泥马汗。
古肆列商周,异物穷番汉。
瞠目不能名,横陈失真赝。
僻书与蠹迹,种种觅心玩。
突然发一编,如穷归里闬。
轻纱障朱楼,烟衷露微粲。
笑韵自空飞,幽香度帘蒜。
不觉履綦疲,唯愁眼光慢。
众中虑相失,一步几回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