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唱山歌》
《唱山歌》全文
宋 / 王禹偁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滁民带楚俗,下俚同巴音。

岁稔又时安,春来恣歌吟。

接臂转若环,聚首丛如林。

男女互相调,其词非奔淫。

修教不易俗,吾亦弗之禁。

夜阑尚未阕,其乐何愔愔。

用此散楚兵,子房谋计深。

乃知国家事,成败因人心。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àngshān
sòng / wángchēng

chúmíndàichǔxiàtóngyīn

suìrěnyòushíānchūnláiyín

jiēzhuǎnruòhuánshǒucónglín

nánxiāngtiáofēibēnyín

xiūjiàozhījìn

lánshàngwèiquèyīnyīn

yòngsànchǔbīngfángmóushēn

nǎizhīguójiāshìchéngbàiyīnrénxīn

注释
楚俗:楚地的习俗。
巴音:巴地的方言。
稔:丰收。
恣歌吟:尽情歌唱。
接臂:手挽手。
修教:修身教化。
夜阑:深夜。
子房:张良,古代名将,以智谋著称。
人心:人心向背,民众的情绪和意愿。
翻译
滁州百姓保持着楚地的习俗,乡音与巴地相似。
年成丰收且社会安定,春天来临,人们尽情歌唱吟咏。
他们手挽着手像环一样旋转,聚集在一起像树林一般密集。
男女之间互动嬉戏,歌词内容并不放纵轻浮。
我坚持修身教化,不轻易改变风俗,对此也不加禁止。
夜晚歌声未尽,其乐融融。
这样的欢乐能化解战乱,就像张良的深思熟虑的策略。
由此明白,国家的兴衰取决于人心所向。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和谐的乡村生活图景,展现了诗人对民风民俗的观察与欣赏。"滁民带楚俗"一句点明地点,滁州地区的人们带有楚地的习惯,而声音则接近巴地。"岁稔又时安"表达的是丰收之年,人们生活安定,自然而然会有欢庆之情。

"春来恣歌吟"写出人们在春天无忧无虑地唱歌,这种欢乐的情形通过"接臂转若环,聚首丛如林"这两句得到了进一步的描绘。这里的意象非常生动,人们手挽手围成圈,头挨头聚在一起,就像森林中密布的树木。

诗人通过"男女互相调,其词非奔淫"一句,强调这种欢歌并非淫靡之音,而是纯洁的。"修教不易俗,吾亦弗之禁"表明即使需要改良风俗,但也不能强行禁止人们的自然喜悦。

夜晚时分,乐声依旧回荡在空中,"其乐何愔愔"一句流露出诗人对这份和谐与欢乐深深的赞赏。最后两句"用此散楚兵,子房谋计深。乃知国家事,成败因人心"则是从更深层次上看待这种民风,它可以安定人心,有助于国家的稳固和长治。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透露出他对社会和谐、民族融合以及文化教化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王禹偁

王禹偁
朝代:宋   字:元之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生辰:954—1001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
猜你喜欢

越州歌二十首·其四

两峰云锁几时开,昨夜京城战鼓哀。

渔父生来载歌舞,满头白发见兵来。

(0)

戎州·其三

害马劳人事已灰,长安无复使臣来。

满园蓊蔚千千树,尽是杨妃死后栽。

(0)

杖藜林下云。

(0)

清心堂

前后坐亭上,饮水皆自持。

其间贤太守,谁复畏人知。

(0)

西山

云引踏青客,寻山西出城。

始知图画上,今日有人行。

(0)

句·其二

偶题岩石云生笔,闲绕庭松露湿衣。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王洪 李江 柯九思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