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袁上人还铜山》
《送袁上人还铜山》全文
宋 / 范浚   形式: 古风

上人眼睛黄,游艺出天悟。

胸中七曜历,掌上九筹数。

通医诏百药,袭气了三住。

馀犹穷众术,辨口剧河注。

谁云不拘教,心实谨律度。

提携木上座,白足勤远步。

丁丁啄郊扉,起我曳尘屦。

高谈翠竹法,时觅碧云句。

语以丘轲书,竦踊知咏慕。

南山古花界,可隐玄豹雾。

挽使小淹留,怀归锡难驻。

长途雪没胫,栗烈正寒冱。

披披拂风袖,笑话岩中趣。

巾瓶到铜山,钟梵岁云暮。

浮云亦何意,南北自来去。

迟尔青春深,过予碧溪路。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袁上人的僧侣的形象与行踪,以及诗人范浚对他的深厚情感和敬仰之情。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细节描写,展现了袁上人超凡脱俗的智慧、博学多才的修养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的开头“上人眼睛黄,游艺出天悟”描绘了袁上人独特的气质与非凡的智慧,他仿佛能洞察天地间的奥秘,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接着,“胸中七曜历,掌上九筹数”进一步强调了他广博的知识与深厚的内功修为,如同掌握着宇宙的规律,能够自如地运用。

“通医诏百药,袭气了三住”则展示了袁上人不仅在医学上有高深造诣,还能通过调息之术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平衡。“馀犹穷众术,辨口剧河注”说明他不仅精通各种技艺,言辞也如江河般滔滔不绝,充满智慧与洞见。

“谁云不拘教,心实谨律度”表达了袁上人虽不被传统教条所束缚,但内心却严格遵循着道德与修行的准则,展现出其人格的高尚与自由精神的追求。

接下来,“提携木上座,白足勤远步”描绘了袁上人作为僧侣的生活状态,他虽然简朴,却始终保持着对佛法的虔诚与对知识的渴求。“丁丁啄郊扉,起我曳尘屦”则通过生动的场景,展现了袁上人对诗人生活的影响,激发了诗人走出尘世、探索真理的热情。

“高谈翠竹法,时觅碧云句”表明袁上人与诗人在哲学、文学等领域有着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他们的对话如同翠竹般清雅,又如碧云般深远。“语以丘轲书,竦踊知咏慕”则表达了诗人对袁上人所传授的书籍和思想的深深敬仰与渴望学习的态度。

最后,“南山古花界,可隐玄豹雾”描绘了袁上人所居住的环境,充满了神秘与宁静之美,暗示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挽使小淹留,怀归锡难驻”表达了诗人希望袁上人能稍作停留,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但又深知他难以长久驻足,暗示了离别的伤感。

“长途雪没胫,栗烈正寒冱”描述了袁上人离开时的艰难旅程,雪地中的寒冷与艰辛象征着离别之痛。“披披拂风袖,笑话岩中趣”则通过轻松的对话与岩中之乐,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与心灵的契合。

“巾瓶到铜山,钟梵岁云暮”描绘了袁上人最终到达目的地的情景,钟声与梵音代表了佛法的庄严与宁静,同时也意味着一年即将结束。“浮云亦何意,南北自来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袁上人自由自在、随缘而行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迟尔青春深,过予碧溪路”则是诗人对袁上人未来的期许,希望他能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追寻内心的平静与智慧,沿着碧溪之路,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袁上人与诗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智慧、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范浚

范浚
朝代:宋

范浚(1102-1150),字茂名(一作茂明),婺州兰溪(金华兰溪)香溪镇人,世称“香溪先生”。绍兴中,举贤良方正。以秦桧当政,辞不赴。闭门讲学,笃志研求,学者称香溪先生。浚著有《香溪集》二十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筑台词

前杵与后杵,筑城声不住。

我愿筑更高,得见秦皇墓。

(0)

江陵客舍留别樊尚书

信陵门馆下,多病有归思。

坠履忘情后,寒灰更湿时。

委栏芳蕙晚,凭几雪髫垂。

明日秋关外,单车风雨随。

(0)

席上赠李尹

伛偻山夫发似丝,松间石上坐多时。

瓢饮不曾看酒肆,世人空笑亦何为。

(0)

夜入简子古城

远火荧荧聚寒鬼,绿燄欲销还复起。

夜深风雪古城空,行客衣襟汗如水。

(0)

毗陵送邹结先赴河南充判官

王事相逢少,云山奈别何。

芳年临水怨,瓜步上潮过。

客路方经楚,乡心共渡河。

凋残春草在,离乱故城多。

罢战逢时泰,轻徭伫俗和。

东西此分手,惆怅恨烟波。

(0)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其十三药鱼

吾无竭泽心,何用药鱼药。

见说放溪上,点点波光恶。

食时竞夷犹,死者争纷泊。

何必重伤鱼,毒泾犹可作。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