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一月七日德宗皇帝孝定皇后奉安崇陵泣纪》
《十一月七日德宗皇帝孝定皇后奉安崇陵泣纪》全文
清 / 曾习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落落周民叹孑遗,春秋书葬已逾时。

未终惕历忧勤事,谁补神功圣德碑。

七恨至今无可说,重泉相待有馀悲。

奉安泣告诸陵日,凄绝灵禽树上枝。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曾习经所作的《十一月七日德宗皇帝孝定皇后奉安崇陵泣纪》。诗中表达了对德宗皇帝孝定皇后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她的贡献和德行的赞美。

首句“落落周民叹孑遗”,描绘了周民在失去重要人物后的哀伤与孤独感,暗示了孝定皇后在世时的重要地位与影响力。接着,“春秋书葬已逾时”一句,通过时间的流逝,强调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思。

“未终惕历忧勤事,谁补神功圣德碑”两句,表达了对孝定皇后生前辛勤付出与伟大成就的敬仰,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她离开后,谁来继承并发扬她的精神与功绩呢?这反映了对她的深切怀念与对后继者的期待。

“七恨至今无可说,重泉相待有馀悲”则进一步深化了哀悼之情,提到七种遗憾至今无法言表,即使在另一个世界,对她的思念与悲伤也依然存在。这种跨越生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孝定皇后深厚的情感寄托。

最后,“奉安泣告诸陵日,凄绝灵禽树上枝”两句,以具体的场景结束全诗。诗人想象自己在孝定皇后安葬之日,对着陵墓哭泣告慰,而此时灵禽栖息于树梢,这一景象既增添了哀愁的氛围,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哀思的永恒。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孝定皇后生平事迹的追忆与哀悼,展现了诗人对其高尚品德与卓越贡献的深刻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无尽的思念与哀痛。

作者介绍

曾习经
朝代:清

曾习经,字刚甫,号蛰庵,揭阳人。光绪庚寅进士。历官度支部右丞。有《蛰庵诗存》。
猜你喜欢

和留题寓舍

无可奈何生午凉,暮年王粲更情伤。

一川水净鸥能白,九月秋归蝶自黄。

洛下篇章还独咏,辽东城郭正相忘。

纷纷后土涂泥甚,小试庄周曳尾方。

(0)

壁侍者归自庐山以诗问讯

壁公挑云庐山去,自我不见今三年。

出家本是丈夫事,成佛不作文章禅。

西竺东震非道二,心宗教意难言传。

何时寻我青阳巅,分我一滴庐山泉。

(0)

许季高怡如相继而逝仲退有诗悼之亦复次韵

鸣呼二子遂如此,里闬凄凉谁与归。

生养死藏情永痛,霤号野哭涕徒挥。

久悲前辈存无几,今叹斯文事转非。

独到青灯哦楚些,西风猎猎飐帘衣。

(0)

题怀素台

昔时怀素屋,临郭少埃氛。

草没栽蕉地,云藏瘗笔坟。

年深碑不坏,名重世间闻。

钗服吾能识,犹如已见君。

(0)

三阁词·其一

龚孔与丽华,迷昏竟宵昼。

只知欢似前,岂知祸萌后。

(0)

题筠州赵县丞寒谷

栽梅一百树,有屋二三间。

此地长宜隐,为官却未闲。

路移存古井,城逼失前山。

喜共红蕖客,来吟至夕还。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