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张丞》
《次韵张丞》全文
宋 / 陈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邦人邑吏总堪怜,茶供炉熏共吁天。

占雨几孤霞粲晓,望霓何啻日为年。

翻黄已熟村村麦,平渌行看处处田。

拟倩龙公作霖手,更烦终惠息头燃。

(0)
翻译
乡亲和官员都值得同情,一起烧香祈雨诉衷肠。
独自等待彩虹的出现,仿佛每一日都是漫长的一年。
金黄的麦穗熟透了,田野处处都是丰收的景象。
想请龙王施下雨来,只求能解除干旱的困扰。
注释
邦人:乡亲。
邑吏:官员。
堪怜:值得同情。
茶供:烧香。
炉熏:香炉烟雾。
吁天:祈天。
占雨:祈雨。
几孤:孤独,独自。
霞粲晓:晨曦中的彩虹。
望霓:期待彩虹。
日为年:日复一日如同过了一年。
翻黄:金黄的。
已熟:已经成熟。
村村麦:处处麦田。
平渌:平坦碧绿。
拟倩:打算请。
龙公:龙王。
作霖:降雨。
终惠:最终恩惠。
息头燃:熄灭心头的焦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首句“邦人邑吏总堪怜”,表达了对百姓和地方官员的同情,暗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接下来的“茶供炉熏共吁天”,形象地展现了人们在祈祷下雨以缓解旱情的场景,体现出人们对雨水的渴望。

“占雨几孤霞粲晓,望霓何啻日为年”两句,通过描绘人们清晨期待彩虹(古人认为彩虹预示降雨)的漫长等待,表达了时间在期盼中的漫长和无奈。诗人感慨万分,觉得仿佛每一天都在等待雨的到来。

“翻黄已熟村村麦,平渌行看处处田”描绘了麦田金黄,亟待雨水灌溉的情景,展现了农民们的辛勤劳动和对丰收的期待。最后,“拟倩龙公作霖手,更烦终惠息头燃”则直接向传说中的龙王求助,希望他能施雨灭火,结束干旱,表达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民生福祉的深深关切。

整体来看,陈造的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生动刻画了民间疾苦与对自然力量的祈求,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社会责任感。

作者介绍
陈造

陈造
朝代:宋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猜你喜欢

偶成二首·其一

几家篱落不成村,寂寞故园深锁春。

骤雨滴醒蝴蝶梦,迅雷震破杜鹃魂。

渡江泥马无神品,埋棘铜驼有泪痕。

毕竟愚公胜智叟,移山有子子传孙。

(0)

题萧云孟镌红馆随笔诗词集后二首·其二

一曲新歌被管弦,俳谐志怪斗清妍。

香山意气由来淡,坡老襟期亦可怜。

座客莫持无鬼论,微辞终属有情天。

寸心已备名山业,不遇其人莫浪传。

(0)

友至

我友都从淡以成,家贫不必厚相迎。

冷茶待客虽非礼,薄酒斟人也是情。

(0)

逃兵行

朝见逃兵回,暮见逃兵回。

问尔回何为,未言心已摧。

粤西至此几千里,万马渴饮江水来。

时平位尊誇多金,粉饰太平成祸胎。

一朝旌旗黯无色,沙虫猿鹤纷可哀。

将军未有从天下,区区鞭策施驽骀。

归来聊复活妻子,免教骸骨委蒿莱。

我闻此语重叹息,汝辈畏死真奴才。

大汉讵无飞将在,父老群思为筑台。

(0)

庚午四月廿七日章君塍粟补举消寒第九集赋此

一饮一啄关定数,一死一生数尤注。

消寒仅传九九图,冬去春来春又去。

异哉此会独延长,是何濡滞必有故。

忆从去冬赏菊筵,无少无长十人与。

当筵序齿整无零,五百八十寿诗赋。

消寒荟萃十一人,首倡冬月廿九辰。

社主兴豪先开宴,言定拈阄依次轮。

轮台已过病夫会,九转消寒待君身。

时则病夫未病也,而君无病忽吟呻。

河鱼腹疾将奈何,绵延床蓐历数旬。

历数旬,会遂停,君病将痊病夫病。

汤药纵尝难续命,可怜未满来复期,地下修文病夫应。

幸君病体日渐康,调摄经旬病若忘。

清门席上近相见,依然饮啖竟如常。

今且补作消寒会,宝墨楼头文宴张。

况兼补缺有钱起,虽较病夫少十载。

若从今岁算相加,亦与去年数相似。

得此天然玉合子,不惟消寒一局缺者完,抑且庆祝六百将自后年始。

(0)

李越山莫愁湖图二首·其二

乾坤故物湖山丽,今古浮云冠盖新。

名将美姝訇万口,多因胜地属词人。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