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第一人,只合侍天子。
四弦春风手,可用入胡耳。
天生国艳或为累,金赂画工宁不耻。
玉颜初作万里行,朔风黧面边尘昏。
路人私语泪栖睫,况妾去国怀君恩。
穹庐渐耐胡天冷,政复难忘心耿耿。
夜深拜月望长安,顾叹当时未央影。
胡雏酌酒单于舞,铭肺千年朝汉主。
传闻上谷与萧关,自顷耕桑皆乐土。
向来屯饷仍缯絮,庙算年年关圣虑。
但令黄屋不宵衣,埋骨龙荒妾其所。
汉宫第一人,只合侍天子。
四弦春风手,可用入胡耳。
天生国艳或为累,金赂画工宁不耻。
玉颜初作万里行,朔风黧面边尘昏。
路人私语泪栖睫,况妾去国怀君恩。
穹庐渐耐胡天冷,政复难忘心耿耿。
夜深拜月望长安,顾叹当时未央影。
胡雏酌酒单于舞,铭肺千年朝汉主。
传闻上谷与萧关,自顷耕桑皆乐土。
向来屯饷仍缯絮,庙算年年关圣虑。
但令黄屋不宵衣,埋骨龙荒妾其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所作的《明妃曲》,以王昭君出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表达了对这位女性命运的深深同情和对国家边防的忧虑。诗中首先赞扬了王昭君作为“汉宫第一人”的美貌和才艺,暗示她本应侍奉天子,却被选为和亲使者,流露出对她的惋惜。
接着,诗中描述了昭君在艰苦环境中长途跋涉,肌肤因风霜而变黑,表达了对她离别故土、远离君恩的哀愁。诗人通过昭君在寒冷的胡天思念中原,以及夜晚拜月遥望长安的情景,展现了她深深的思乡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边疆局势的反思,提到胡地经过昭君和亲后,上谷和萧关等地变得安宁,农业生产恢复,但庙堂之上仍在担忧边防之事。诗人希望皇帝能关注民生,让百姓安居乐业,即使自己身处荒漠,也愿意默默奉献。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明妃个人命运的感慨,又寓含着对国家安定的期盼,体现了宋人对历史人物的深情解读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潦倒含香客,凄凉赋鵩人。
未能全卷舌,终拟学垂纶。
故友暌离久,音书问讯频。
相思俱老大,又见一年新。
苏堤古月色。又照天涯沦落客。
试逐柳阴暗觅,乍听得、凄凉琵琶声急。分明似说。
问塞鸿、天外消息。关山梦、繁华一瞬,忽地送岑寂。
愁绝。青衫曾湿。记画舫亭亭,待发江潮,避又呜咽。
莫唱阳关,伤心三叠。荻花风瑟瑟。
听遍了、啼鹃夜泣。空凝伫、曲终人悄,隔岸敷峰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