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舞醯鸡只瓮天,何知老壮与穷坚。
于今之世宜咸若,从古之贤定复然。
荷尽菊残非一日,草深地僻几多年。
吟窗明暗霜须雪,苟亦无言岂舍旃。
飞舞醯鸡只瓮天,何知老壮与穷坚。
于今之世宜咸若,从古之贤定复然。
荷尽菊残非一日,草深地僻几多年。
吟窗明暗霜须雪,苟亦无言岂舍旃。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名为《次韵昌甫所寄(其二)》。诗中以醯鸡自喻,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描述醯鸡在瓮中飞舞,不自知命运的限制,引出对人生成败、贫富、老少之间关系的思考。接着,诗人提出“于今之世宜咸若,从古之贤定复然”,意指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都应追求一种恒定不变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
后半部分,诗人以自然界的景象为喻,如荷尽菊残、草深地僻,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但这些自然现象并未改变其本质。诗人进一步将自己比作霜须雪鬓的老者,在吟诵的窗前,面对岁月的无情,依然坚守着内心的平静与坚韧。最后,“苟亦无言岂舍旃”一句,表达了即使无人理解或关注,也愿意坚持自我,不轻易放弃的精神态度。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通过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小物,探讨了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道德理想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