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病中即事三首·其一》
《病中即事三首·其一》全文
宋 / 王炎   形式: 古风

附火肤革燥,远火寒惨惨。

坐卧置汤婆,稍觉两足暖。

抓搔不停手,苛痒殊未减。

饮食固多忌,所幸能强饭。

客至不出迎,予非敢疏懒。

(0)
注释
附:加上。
火肤:肌肤因火。
革:皮肤。
燥:干燥。
远火:远处的火。
寒惨惨:凄冷。
坐卧:坐着躺着。
置:放置。
汤婆:热水袋。
稍:渐渐。
觉:感到。
两足:双脚。
抓搔:抓挠。
不停:不间断。
苛痒:严重的瘙痒。
殊:丝毫。
未减:没有减轻。
饮食:饮食。
固:确实。
多忌:有所禁忌。
所幸:还好。
强饭:勉强进食。
客至:客人来了。
出迎:出去迎接。
予:我。
非:并非。
敢:敢于。
疏懒:懒散不敬。
翻译
肌肤因火而干燥,远处的火光显得凄冷。
坐着躺着都放着热水袋,渐渐感到双脚暖和了些。
不停地抓挠,瘙痒丝毫没有减轻。
虽然饮食有所禁忌,但还好能勉强进食。
客人来了也不去迎接,我并非懒散不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生病时的身体感觉和生活状态。开篇“附火肤革燥,远火寒惨惨”两句,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在疾病中对温暖的渴望,但又不得不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烤火过近引起肌肤干燥和寒意的困扰。这里的“附火”和“远火”,既是生病时取暖的一种写照,也隐喻了内心对健康的渴望。

接着,“坐卧置汤婆,稍觉两足温”一句,则描绘了诗人为了缓解病痛而采取的一个小措施——使用热水袋(这里称为“汤婆”)来取暖。这种做法在古代是一种常见的温暖身体和缓解关节疼痛的手段。这两足之所以特别提及,是因为脚部位远离心脏,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故而更能体现出病中的不适。

“抓搔不停手,苛痒殊未减”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在疾病中所承受的身体上的折磨和不适。这里的“抓搔”,即是因为瘙痒难忍而不断用手抓挠身子的动作。这两句与前文相呼应,共同展现了生病时身体上遭遇的种种痛苦。

“饮食固多忌,所幸能强饭”一句,则转向了诗人在病中对饮食的困扰和限制。生病期间,往往需要注意饮食禁忌,以免加重病情。这句表明尽管有诸多不便,但至少还能够勉力进食,这对于病中的诗人来说,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最后,“客至不出迎,予非敢疏懒”则是对外界的交往态度的一种解释。在生病期间,尽管有宾客到来,但由于身体不适和精神委顿,无法像平时那样热情地去接待。这并不是诗人本意中的疏忽或懒惰,而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真实再现了病中人的种种苦楚和不便,以及内心对于健康与正常生活状态的渴望。

作者介绍

王炎
朝代:唐

猜你喜欢

焦山

客星底事犯宸居,输与焦君卧草庐。

万树遮山难觅寺,百川入海此归墟。

浮沉心事盟鸥鸟,献替功名愧䱥鱼。

独爱烟波开霁景,微云不遣滓清虚。

(0)

和运使舍人观潮·其一

何处潮偏盛,钱唐无与俦。

谁能问天意,独此见涛头。

海浦吞来尽,江城打欲浮。

势雄驱岛屿,声怒战貔貅。

万叠云才起,千寻练不收。

长风方破浪,一气自横秋。

高岸惊先裂,群源怯倒流。

腾凌大鲲化,浩荡六鳌游。

北客观犹惧,吴儿弄弗忧。

子胥忠义者,无覆巨川舟。

(0)

知府孙学士见示和终南监宫太保道怀五首因以缀篇·其二

要路抛来自寡尤,高怀卷去白云收。

玉缘秘宝须藏密,兰为奇香却在幽。

仙骨岂曾移静节,帝心终是竭嘉猷。

红霞绿竹忘机地,未免天家下诏求。

(0)

依韵和提刑张太傅寄梅

数枝梅寄寂寥人,多谢韶华次第均。

穰下此花留未发,待君同赏后池春。

(0)

书酒家壁

当垆一曲竹枝歌,肠断江南奈尔何。

游子未归春又老,夜来风雨落花多。

(0)

食新稻

野人何所赠,金粟眩双目。

吾庐幸徒壁,恐受贾祸速。

熟视心始平,中有稻一斛。

开囊带风露,入釜间黄绿。

云碓明珠跳,瓷碗幽兰馥。

已分先农馀,不假惠伯卜。

侑以手种松,领此一岁熟。

大笑老杜陵,橡栗款空腹。

天不怜万民,何以生百谷。

所惧风雨疾,翻使风雨覆。

倘无飘泊忧,田舍有馀福。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