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巴子国,山头白帝城。
波清蜀柹尽,云散楚台倾。
迅濑下哮吼,两岸势争衡。
阴风鬼神过,暴雨蛟龙生。
硖断见孤邑,江流照飞甍。
蛮军击严鼓,笮马引双旌。
望阙遥拜舞,分庭备将迎。
铜符一以合,文墨纷来萦。
暮色四山起,愁猿数处声。
重关群吏散,静视寒灯明。
故人青霞意,飞舞集蓬瀛。
昔曾在池籞,应知鱼鸟情。
天外巴子国,山头白帝城。
波清蜀柹尽,云散楚台倾。
迅濑下哮吼,两岸势争衡。
阴风鬼神过,暴雨蛟龙生。
硖断见孤邑,江流照飞甍。
蛮军击严鼓,笮马引双旌。
望阙遥拜舞,分庭备将迎。
铜符一以合,文墨纷来萦。
暮色四山起,愁猿数处声。
重关群吏散,静视寒灯明。
故人青霞意,飞舞集蓬瀛。
昔曾在池籞,应知鱼鸟情。
此诗描绘了一番边塞军营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与战争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边疆地区的荒凉与战事的紧张。开篇“天外巴子国,山头白帝城”两句勾勒出一幅雄伟壮丽的边塞图景,给人以深远之感。而后文中的“波清蜀柹尽,云散楚台倾”则透露出一种荒凉与废弃的情怀。诗中还通过“迅濑下哮吼,两岸势争衡”等句子,描绘了激流湍急的河水和对峙的山势,营造出一股紧张甚至于生死存亡的氛围。
而在战争氛围方面,诗人通过“蛮军击严鼓,笮马引双旌”等句子,展现了战事的紧迫与激烈。同时,“望阙遥拜舞,分庭备将迎”则表现出对远方主帅的敬仰和期待,以及边塞军营中官兵间的礼仪与欢迎。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通过“铜符一以合,文墨纷来萦”等描述,再现了军事指挥与文书往来的忙碌场景。末尾,“故人青霞意,飞舞集蓬瀛。昔曾在池籞,应知鱼鸟情”则是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军营生活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战事的紧张与自然环境的荒凉,还透露出诗人对于故人、自然以及战争本身深层的情感和思考。
挑菜余寒,载尊俎、共觅南朝陈迹。
何处修竹,荒祠便娟弄春色。
垂柳暗、轻烟散入,忍重问、五侯坊宅。
曲理哀弦,文搜败箧,都付悽恻。
记夔府、啼鴂催归,又飞雨朝来下征驿。
输与暗尘千里,数年年游屐。
春渐远,巢痕换也,算再来、燕子如客。
那更斜日东城,有人愁寂。
江上雁绳斜,酒初阑、早又断肠今夕。
无语咽寒云,漂零久、忍问西湖消息。
六桥烟月,那时曾弄梅边笛。
落叶如潮秋寺晚,都是梦中游历。
而今蕉萃南朝,算斜阳燕子,似曾相识。
莫更上离亭,荒烟外、残柳丝丝愁织。
重逢记得,蘼芜一抹伤心碧。
只恐镫凄疏雨夜,瘦损茂陵词客。
墨痕谁识当年稿,曾经劫灰三度。
荡桨呼鸥,携筇策蹇,惯向斜阳来去。无言自语。
引微妙天机,欲吞还吐。
如此湖山,有人悄立断桥路。摊笺只应闭户。
诗成高唱罢,水袂飘举。
酒绿浇愁,灯红煮梦,好住烟波深处。奚囊满贮。
便清响时闻,一瓢风雨。老屋低檐,个中吟独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