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迁下蚕室,发愤见良才。
伯夷观列传,冥报嗟从来。
含悲复不逊,安能避嫌猜。
高文垂箕斗,斯士今悠哉。
马迁下蚕室,发愤见良才。
伯夷观列传,冥报嗟从来。
含悲复不逊,安能避嫌猜。
高文垂箕斗,斯士今悠哉。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和文学创作,展现了对才华与命运、坚守与妥协的深刻思考。首句“马迁下蚕室,发愤见良才”引用司马迁遭受宫刑后仍著《史记》的典故,赞扬其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坚韧与才华。接着,“伯夷观列传,冥报嗟从来”则将伯夷的故事与司马迁相提并论,表达了对高尚人格与命运之间关系的感慨。
“含悲复不逊,安能避嫌猜”两句,进一步探讨了面对困境时的选择与坚持,强调即使内心充满悲痛,也不应轻易妥协,避免不必要的猜疑与误解。最后,“高文垂箕斗,斯士今悠哉”总结全诗,赞美那些留下伟大作品的文人,他们的精神如同星河中的明星,虽已逝去,但光芒依旧照耀着后世。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文人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也蕴含了对人生价值、道德选择以及艺术创作意义的深邃思考。
寂寂江天,雪又满、晚来风急。
空懊恨、散盐飞絮,未成轻集。
万里长空飞不到,珠帘卷尽还羞入。
问向晚、谁欲画渔莎,寒江立。天黯淡,催残日。
波浩渺,添寒力。又何如聊遣,舞衣红湿。
好与月娥临晚砌,莫教先放梅花拆。
便准拟、一醉广寒宫,千山白。
送春归去。说与愁无数。君去后,归何处。
人应空懊恼,春亦无言语。
寒日暮,腾腾醉梦随风絮。尽日间庭雨。
红湿秋千柱。人恨切,莺声苦。
拟倾浇闷酒,留取残红树。
春去也,不成不为愁人住。
仲宣徙倚思归后,又复谁传独步名。
自昔城闉虽尚在,至今波浪未尝平。
半规赤日沈荒渚,一缕黄烟起废城。
梅落碎花催塞色,葭横响叶弄边声。
惊寒牧马频回顾,趁暖宾鸿渐北征。
况乃有怀伤岁暮,登楼那不动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