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郢州白雪楼》
《寄题郢州白雪楼》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折杨黄华笑者多,阳春白雪和者少。

知音四海无几人,况乃区区郢中小。

千载相传始欲慕,一时独唱谁能晓。

古心以此分冥冥,俚耳至今徒扰扰。

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

郢人烂漫醉浮云,郢女参差蹑飞鸟。

丘墟馀响难再得,栏槛兹名复谁表。

我来欲歌声更吞,石城寒江暮云绕。

(0)
鉴赏

这首诗《寄题郢州白雪楼》由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通过描绘白雪楼的景象与历史,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折杨黄华笑者多,阳春白雪和者少”以比喻手法,将“折杨黄华”的轻浮与“阳春白雪”的高雅对比,暗示了世态炎凉,高雅之音往往难以得到共鸣。接着,“知音四海无几人,况乃区区郢中小”进一步强调了知音难寻的主题,即使在广阔的天下也难觅几个真正能理解自己音乐的人,更何况是在小小的郢州呢?

“千载相传始欲慕,一时独唱谁能晓”表达了对历史传承的向往与对当时独唱无人理解的无奈。诗人渴望自己的音乐能够被后世铭记,但又感叹于当下的孤独与不被理解。接下来,“古心以此分冥冥,俚耳至今徒扰扰”则揭示了古今知音的差异,古人心中的音乐与现代人的耳朵之间存在着难以跨越的理解鸿沟。

“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描绘了白雪楼的壮丽景象,朱红色的楼阁与碧绿色的瓦片在空中相连,展现出一种宏伟而神秘的美。然而,这样的美景却难以再次重现,如同历史的余响,只能在记忆中回响。“郢人烂漫醉浮云,郢女参差蹑飞鸟”则通过想象郢州人民的生活情景,进一步渲染了白雪楼的氛围。

最后,“丘墟馀响难再得,栏槛兹名复谁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以及对白雪楼名字的追忆。诗人想要歌唱,但歌声却被吞没在石城的寒风与暮云之中,无法传扬开来。

整首诗通过对白雪楼及其历史的描绘,以及对知音难觅、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同仲宝风雨中过德麟留宿以夜未央为韵分得未字并和二公夜央字韵·其三

敢友天下士,辙环之四方。

适愿得所向,偶如钟应霜。

交态久未定,市道良可伤。

君看江汉水,安流日泱泱。

(0)

同仲宝风雨中过德麟留宿以夜未央为韵分得未字并和二公夜央字韵·其二

秋徂风雨多,欲作雪霜迓。

况乃地气偏,寒暑或相借。

温凉久未定,裘葛易无暇。

惭愧平原君,客至列盏斝。

日为文字饮,短昼继清夜。

嗟予寡世偶,痴甚已如霸。

有田未归耕,无策敢求射。

耽诗近知味,疑从果裸化。

(0)

次韵渊明饮酒诗·其五

所嗜人不得,一物百非是。

犹有尊中酒,道胜无敢毁。

彼哉讥谤者,诳口而信耳。

当忧十八隔,罚此缪语绮。

(0)

奉和御制禁苑花开社日锡宴秾华阁·其一

蓬壶何幸又重来,湛露浓恩宴喜开。

延福宫中听度曲,仙桃花下许传杯。

(0)

奉和御制上巳日赐宴二首·其一

晴日氛暄埽,都人祓禊初。

湛恩施雨露,清宴集冠裾。

风织波纹细,晴牵柳线舒。

太平多盛事,恩许乐于胥。

(0)

郑公泉

溪上清泉玉色寒,临泉蹋尽石苔斑。

为怜北阙乘轩客,白首高情在旧山。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