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出古柴桑,渊明祠有堂。
春逢杨柳绿,秋及菊花黄。
有酒尊居右,无弦琴在床。
清名百世下,庐岳共存亡。
道出古柴桑,渊明祠有堂。
春逢杨柳绿,秋及菊花黄。
有酒尊居右,无弦琴在床。
清名百世下,庐岳共存亡。
这首诗描绘了对陶渊明祠堂的景仰之情,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文设施的描写,展现了祠堂的静谧与庄重。首句“道出古柴桑”点明了地点,暗示着祠堂所在之地的历史悠久。接着,“渊明祠有堂”直接点出了祠堂的主题人物——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陶渊明。
“春逢杨柳绿,秋及菊花黄”两句,运用了季节性的自然景观来渲染氛围,春天时杨柳吐绿,生机勃勃;秋天里菊花盛开,金黄一片,这样的景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象征着诗人陶渊明作品中所蕴含的生命力和高洁品格。
“有酒尊居右,无弦琴在床”则进一步描绘了祠堂内的陈设,酒尊和无弦之琴,既体现了陶渊明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也寓意着他诗歌中常有的隐逸情怀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
最后,“清名百世下,庐岳共存亡”表达了对陶渊明清白名声的敬仰,以及其精神与庐山(即柴桑)同在、永垂不朽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采荼不言苦,赋芋宁忧饥。
穷约贵有守,甘节不可居。
螬余笑於陵,柳蹠诮孔尼。
繁霜坠硕果,恶木多横枝。
流涕望炎荒,列宿天南垂。
遗民困群盗,何时见王师。
咄彼鸡狗雄,徒为义士嗤。
柴门避豺虎,终日掩茅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