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浦.和徐西崖赠别》
《南浦.和徐西崖赠别》全文
清 / 毛奇龄   形式: 词  词牌: 南浦

最伤心处,是红亭、载酒上河桥。

多少画栏杆外,杨柳正垂条。

五两南风欲度,趁申江、几曲暮归潮。

奈离筵人散,赠鞭情重,双泪落征袍。

此地遨游堪恋,遍亭台、春意闹花梢。

长载佳人油壁,深夜教吹箫。

况值歌成南浦,也为君、重拨紫檀槽。

且和歌一阕,问当前谁最销魂。

(0)
鉴赏

这首清代毛奇龄的《南浦·和徐西崖赠别》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词作。开篇“最伤心处,是红亭、载酒上河桥”直接点出离别的场景,红亭、河桥、酒,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感伤的氛围。接着,“多少画栏杆外,杨柳正垂条”借景抒情,以杨柳依依象征离别之苦,画栏杆与垂柳相映,更显离别之哀。

“五两南风欲度,趁申江、几曲暮归潮”描绘了送别时的自然景象,南风、暮潮暗示着友人即将远行,词人借此寄托对友人的深深牵挂。接下来,“奈离筵人散,赠鞭情重,双泪落征袍”直接表达了离别后的失落与不舍,赠鞭之举寓意深情,词人的眼泪滴落在征袍上,显得尤为感人。

下片转向对往昔欢聚时光的回忆,“此地遨游堪恋,遍亭台、春意闹花梢”描绘了曾经的游赏之乐,春意盎然与花梢热闹形成对比,凸显了如今的孤寂。然后,“长载佳人油壁,深夜教吹箫”再次回忆起与佳人的美好时光,深夜的箫声更添离愁。

最后,“况值歌成南浦,也为君、重拨紫檀槽”写词人在南浦歌声中为友人再次弹奏,表达对友人的深深眷恋。结尾“且和歌一阕,问当前谁最销魂”以问句收束,既是对友人的慰藉,也是对自己情感的宣泄,道出了离别时刻最销魂的莫过于此。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绪,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担忧,是一首深情而感人的赠别之作。

作者介绍
毛奇龄

毛奇龄
朝代:清   字:大可   号:秋晴   籍贯: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   生辰:1623—1716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弟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杭州)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猜你喜欢

自笑

自笑今年未得归,酒樽诗卷欲何依。

呼僮向晓牵长辔,觅妪先冬绽故衣。

黄耳不来江表信,白头终念故山薇。

无因化作随阳雁,一逐西风笠泽飞。

(0)

赵州柏林寺小憩

禅寺曾闻古赵州,便途探迹正清秋。

虞碑字具龙凤势,吴水体兼文武流。

白鸽下无经可听,金轮焕是圣重修。

笑予柏子曾参熟,不识庭前树是不。

(0)

真定行宫晚坐叠旧韵

小坐复今夕,閒情忆向年。

劝餐非昔侣,举案是新缘。

燕迹仍伊旧,潘怀祗自怜。

金容参咫尺,未得了明禅。

(0)

燕昭王故城

雉堞荒颓存土郭,便千年树亦新林。

郎山只有清秋月,曾照当时图霸心。

(0)

题董邦达山水十六幅·其十一夏山初雨

是处画云山,皆云大小米。

试问海岳前,有景谁传是。

(0)

题董邦达山水十六幅·其七秋岚霜叶

锦林扶翠嶂,诗意与秋高。

紫微已绝诣,何必更拈毫。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