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笔亲批翰长衔,夜开金殿送瑶缄。
平明玉案临宣室,已见龙光出傅岩。
御笔亲批翰长衔,夜开金殿送瑶缄。
平明玉案临宣室,已见龙光出傅岩。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宫廷仪式,展现了皇帝对文学艺术的重视以及翰林学士的地位。"御笔亲批翰长衔"表明皇帝亲自为翰林学士赐予荣誉和职务,"夜开金殿送瑶缄"则是皇帝在夜晚开启金碧辉煌的宫殿,为新入选的翰林学士杨舍人授予象征着尊贵与权力的手璀——瑶缄。
"平明玉案临宣室"中的“玉案”和“宣室”都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体现了皇权的庄重。"已见龙光出傅岩"则是诗人对杨舍人的赞美之词,“龙光”喻指翰林学士所具备的才华与尊贵,而“傅岩”则象征着文学艺术的高峰,表明杨舍人已经达到了文学的顶峰。
整首诗通过对场景和物品的精细描绘,以及对杨舍人的高度赞扬,传递出诗人卢肇对于翰林学士这一荣誉职位的尊重和仰慕,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文人雅士的地位和文化成就的推崇。
溪云障微阴,竹风消午暑。
行穷紫翠间,金榜开梵宇。
残僧四五辈,衣破貌淳古。碧筒?寒泉,屋角挂飞雨。
高堂俨遗像,丹青烂圭且。
当时立廊庙,兄弟皆接武。
谁知百世士,今作一丘土。
石麟卧斜阳,断碣枕庭庑。
悟此笑世人,微荣何足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