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十二近蓝桥,帘幕重遮半面娇。
洛浦有神通子建,天坛无意会文箫。
仙衣雪皎裁蝉翼,宝髻云松插凤翘。
月落红寒春梦断,相思空寄海门潮。
楼台十二近蓝桥,帘幕重遮半面娇。
洛浦有神通子建,天坛无意会文箫。
仙衣雪皎裁蝉翼,宝髻云松插凤翘。
月落红寒春梦断,相思空寄海门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梦幻与神秘色彩的画面。诗人以“楼台十二近蓝桥”开篇,巧妙地将现实与传说中的蓝桥相联系,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帘幕重遮半面娇”一句,通过帘幕的遮掩,暗示了女子的羞涩与美丽,同时也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洛浦有神通子建,天坛无意会文箫”两句,运用典故,将古代才子曹植(子建)与道家圣地天坛相提并论,表达了对才华横溢之人的向往与敬仰,同时也暗含着对某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仙衣雪皎裁蝉翼,宝髻云松插凤翘”描绘了女子的服饰之美,以“雪皎”形容衣物的洁白如雪,以“蝉翼”比喻其轻薄透明,展现出女子的高雅与脱俗。而“宝髻云松插凤翘”则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女子发饰的华美与灵动。
最后,“月落红寒春梦断,相思空寄海门潮”两句,以自然景象的变化来象征情感的消逝与无奈。月落象征夜晚的结束,春梦断则暗示美好时光的短暂,相思之情只能寄托于遥远的海门潮水之中,表达了深深的遗憾与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构建了一个既具现实感又充满想象的世界,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情感难以言表的感慨。
我今去汝远,微宦极南荒。
少小读书时,立身必名扬。
中岁涉忧患,始知少年狂。
结托渔樵徒,放歌水云乡。
竟烦天子召,玉阶觐清光。
持节越江湖,轻舟溯衡湘。
桂岭虽炎蒸,清严惟宪纲。
职当厉鹰鹯,下搏豺与狼。
常恐孱懦姿,未能效风霜。
岂复念家事,于汝宁暂忘。
愿汝学古人,黾勉耕与桑。
田庐倘有托,垂老慰所望。
乱世少安居,志士多慨慷。
馈饷军垒中,跋涉山路长。
昔别庭树秋,时节忽飘扬。
俯视东逝波,仰惭明月光。
鹡鸰鸣在原,蟋蟀悲中堂。
求道苦不早,鬓发各已苍。
关塞日澒洞,烽燧寒苍茫。
久客南浦深,絺衣北风凉。
岁晚粳稻收,斗酒足徜徉。
归来且慰意,高歌俟时康。
道人下笔天机熟,宋末元初写梅竹。
琅玕个个起中林,琼树娟娟在空谷。
三花五蕊天然好,直节心虚肯相保。
花光老可费经营,和靖子猷惊绝倒。
兵戈流落存者稀,展玩茆屋生光辉。
罗浮月色忽在手,渭川白云随我飞。
此翁亦是英雄辈,事异时非聊自晦。
百年翰墨可流传,开图静与仪刑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