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玉圆彫蕾,金钟细著行。
来从真蜡国,自号小黄香。
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
南枝本同姓,唤我作它杨。
栗玉圆彫蕾,金钟细著行。
来从真蜡国,自号小黄香。
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
南枝本同姓,唤我作它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蜡梅花的生动图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深情寄托。诗人通过对蜡梅花的形态、香气等的描绘,展现了它独特的韵味与品格。
“栗玉圆彫蕾”一句,用了比喻手法,将蜡梅花比作栗玉,形容其花朵浑圆而珍贵。"金钟细著行"则通过蜡梅花瓣如金钟般细腻的感觉,传达出一种精致与和谐之感。
“来从真蜡国”、“自号小黄香”两句,揭示了诗人对蜡梅花来源的想象以及它独特的香气。"真蜡国"可能是指蜡梅花原产于南方,而"小黄香"则突出了蜡梅花清新而不俗的香味。
“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两句,分别描绘了晚风中蜡梅花散发的淡雅香气,以及早晨阳光透过花朵所呈现出的温暖美景。这些描述传递出诗人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观察和感受。
“南枝本同姓”、“唤我作它杨”最后两句,诗人通过蜡梅与自己同姓("杨"在这里既指蜡梅,也是诗人自己的姓氏),表达了一种亲切与共鸣之情。这种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紧密相连的表现手法,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感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蜡梅花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好事物的深切感受和独到的艺术表达。
寒村曾入阮公诗,丙舍松楸寄梦思。
自笑本非肥遁客,十年尘土悔衣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