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卧月·其二》
《卧月·其二》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华山我亦羡希夷,却笑山公带接篱。

鹤背霜添寒自惯,吴门练过梦先知。

艰难普化摇铃日,潦倒神光断臂时。

一色边中如放去,钝根犹觉九峰迟。

(0)
鉴赏

这首诗《卧月(其二)》由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华山的向往与独特见解,以及对修行过程中的艰难与觉悟的深刻感悟。

首句“华山我亦羡希夷”,表达了诗人对华山的向往之情,希夷在这里象征着道家的隐逸与超脱,诗人羡慕华山的自然美景与隐士的生活状态。接下来,“却笑山公带接篱”一句,以幽默的口吻对比了华山与山公(可能指某位历史人物或隐士)的生活方式,暗示了诗人对传统隐逸生活的反思与自我定位。

“鹤背霜添寒自惯,吴门练过梦先知”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鹤背霜寒象征着修行过程中的清苦与孤独,而“吴门练过梦先知”则可能是诗人对于内心修炼与梦境之间关系的思考,暗示了修行者在精神层面的洞见与预知能力。

“艰难普化摇铃日,潦倒神光断臂时”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修行的艰难与觉悟的主题。普化摇铃日可能指的是佛教中普度众生的时刻,而“潦倒神光断臂时”则可能象征着修行者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与牺牲精神,断臂象征着舍身取义或自我超越的决心。

最后,“一色边中如放去,钝根犹觉九峰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修行境界的追求与对自身悟性的反思。一色边中如放去,可能意味着在修行的道路上,诗人如同放飞心灵,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自由;钝根犹觉九峰迟,则是对自己悟性不足的自省,即使如此,仍能感受到修行路上的艰难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华山的向往、修行过程的描绘以及对自我悟性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修行与自然之间深刻而独特的理解。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入象州界

须贾之罪发可数,张仪之辨舌空存。

以身藏怨今如此,不死投荒感上恩。

殊俗若为投缓急,故交何处问寒温。

多情鸟鹊真幽伴,莫遣张罗翟尉门。

(0)

何倅利见许出侍儿袭明用前韵赋诗再和·其二

锦堂莲烛夜光空,喜笑蝉联绣户中。

尘绕梁飞歌白雪,袜凌波去舞回风。

投梭且莫惊狂客,却扇何妨眩醉翁。

青鸟殷勤问消息,留髡灭烛许谁同。

(0)

湖州天宁寺饮王生二首·其一

莫斗蜗两角,且共貉一邱。

夷踞坐我旁,汝岂河南驺。

割肉一啖之,徐以大白浮。

哙伍君勿谯,笑谈起封侯。

(0)

句·其一

鸟声妨客梦,花片搅春心。

(0)

念昔从学日,同升夫子堂。

(0)

句·其四

浓开细细黄金蕊,间颇深深碧玉丛。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