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踏双高气即苏,风雷谁与擘真图。
讵论竹箭三门驶,尽遣螭龙绝壑徂。
石窦秋深喧草木,海潮天落应虚无。
题崖不记飞仙事,薄采空怜九节蒲。
一踏双高气即苏,风雷谁与擘真图。
讵论竹箭三门驶,尽遣螭龙绝壑徂。
石窦秋深喧草木,海潮天落应虚无。
题崖不记飞仙事,薄采空怜九节蒲。
这首诗描绘了碧玉洞的壮丽景象和神秘氛围。首句“一踏双高气即苏”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踏入洞穴时瞬间感受到的清新之气,仿佛生命被激活。接下来,“风雷谁与擘真图”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风雷比拟为绘制自然奇观的艺术家,暗示洞内景色的壮观与独特。
“讵论竹箭三门驶,尽遣螭龙绝壑徂”两句,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碧玉洞内景象的快速变化与宏伟气势,竹箭般的速度与螭龙的动态形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动感十足的视觉效果。
“石窦秋深喧草木,海潮天落应虚无”则进一步描绘了洞内的自然景观,石窦中深秋时节草木的喧闹声,与海潮天落后的宁静虚无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洞穴内外截然不同的自然风貌。
最后,“题崖不记飞仙事,薄采空怜九节蒲”表达了诗人对洞壁上题刻的感慨,或许这些题刻记录着过往仙人的事迹,但如今只能留下对九节蒲的轻怜,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碧玉洞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与时间的哲思,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