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婵娟驾碧鸾,清晖一道别天看。
偏惊真火流丹灶,更讶毫光放石坛。
岛外祥云成鹤梦,岩头玉露滴蝉寒。
闲来欲借仙槎便,共上银河泛玉澜。
万里婵娟驾碧鸾,清晖一道别天看。
偏惊真火流丹灶,更讶毫光放石坛。
岛外祥云成鹤梦,岩头玉露滴蝉寒。
闲来欲借仙槎便,共上银河泛玉澜。
此诗描绘了一幅仙界奇景,以“万里婵娟驾碧鸾”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清辉流转、超凡脱俗的世界。诗人通过“清晖一道别天看”,巧妙地展现了月光的独特魅力,仿佛与天际相隔,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接着,“偏惊真火流丹灶,更讶毫光放石坛”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既描绘了仙界的神秘与活力,又暗示了其中蕴含的玄妙力量。真火与丹灶、毫光与石坛的组合,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寓意着修炼与升华的过程。
“岛外祥云成鹤梦,岩头玉露滴蝉寒”则进一步扩展了想象空间,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梦境之中。祥云环绕的岛屿,仿佛是仙鹤栖息之地;而岩头滴落的玉露,则象征着清凉与纯净,与蝉鸣交织出一曲自然之歌。
最后,“闲来欲借仙槎便,共上银河泛玉澜”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与追求,希望借助仙槎(传说中的仙人所乘之舟)一同遨游于银河之上,体验那里的美好与宁静。这种浪漫主义情怀,体现了诗人对自由、超脱世俗生活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仙岩夜月》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诗意幻想的仙界图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巾驾入邱樊,披榛理园囿。
前临古墟路,却望清涡曲。
经营辟池馆,周流罗卉木。
风落缤纷蕊,露冒葳蕤竹。
窈霭殊冬夏,寂寥异昏旭。
野阴当昼暝,水气先秋肃。
少壮旅衣冠,疲病归农牧。
蹉跎任情性,萧散谐心目。
雅怀名山意,益厌人间俗。
岁晏终如何,行行访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