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入拄颊,终带板绶累。
悠悠轩中人,心闲得真趣。
西山入拄颊,终带板绶累。
悠悠轩中人,心闲得真趣。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西山入拄颊,终带板绳累"中的"西山"象征着远离尘世的高洁之地,而"拄颊"则是古代官员出行时所用的扶手,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即使在日常的行动中也带有书卷或琴瑟等物,表明他对学问和艺术的执着。"板绳累"则指的是古籍中的装帧方式,用以形容诗人的学问渊博。
"悠悠轩中人,心闲得真趣"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在轩车之中,这里的"悠悠"形容了一种从容不迫的情态,而"心闲"则表明诗人的心境之平和。"得真趣"则是说诗人在这种环境和心境中,获得了真正的乐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个人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是一首颇具禅意的作品。
豪士百忧无,生儿风骨殊。
入门看宝剑,照室动明珠。
尽日提携意,华筵宾客娱。
千年龙有种,一曲凤将雏。
学步犹防蹶,看人岂解呼。
暂时栖玉树,他日取长途。
垂老江湖上,生涯药饵扶。
一持还一笑,真足慰驰驱。
门枕清溪,容膝处、数廛茅屋。
窗阁外,晚云如拭,晓山如沐。
几两平生风雨屐,一庭寒玉潇湘竹。
尽徜徉、坐啸与行吟,无拘束。芦笋嫩,烹来熟。
渔唱断,菱歌续。趁一杯残酒,倒骑黄犊。
稚子欢呼争钓饵,老妻屋角飏新谷。
算人间,几个得如君,鸥盟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