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信频催二月天,雨昏烟暝曲栏前。
凄凉遗照怜孤坐,明灭残灯伴独眠。
封绮户,掩香奁。青衣含泪进朝餐。
冥途谁为供脂粉,拜乞高僧送纸钱。
花信频催二月天,雨昏烟暝曲栏前。
凄凉遗照怜孤坐,明灭残灯伴独眠。
封绮户,掩香奁。青衣含泪进朝餐。
冥途谁为供脂粉,拜乞高僧送纸钱。
这首《鹧鸪天·悼往》由清代诗人蔡灿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悼念逝去之人的哀伤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悲痛。
首句“花信频催二月天”,春意盎然,花信频繁,却反衬出人物内心的寂寥与哀愁。接着,“雨昏烟暝曲栏前”一句,以昏暗的天气和幽静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了悼念对象的离世。
“凄凉遗照怜孤坐,明灭残灯伴独眠。”这两句直接描绘了女子独自面对的凄凉情景,她坐在那里,陪伴她的只有摇曳不定的残灯,孤独而无助。这种形象的刻画,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女子内心的痛苦与寂寞。
“封绮户,掩香奁。青衣含泪进朝餐。”这里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女子的生活状态。她封闭了华丽的门户,关闭了珍贵的妆奁,连身边的侍女也因悲伤而流泪,这进一步凸显了她内心的哀伤与孤独。
最后,“冥途谁为供脂粉,拜乞高僧送纸钱。”表达了女子对逝者的思念之情,她希望在冥界也能有人为逝者提供化妆品,甚至请求高僧帮助她烧纸钱,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与祭奠。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深刻地展现了悼念之情的复杂与深沉,让人感同身受,不禁为之动容。
旅泊多年岁,这去不知回。
忽逢门外客,道发故乡来。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
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
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
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复开。
羁心祇欲问,为报不须猜。
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