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径来三友,清幽半在君。
抛书为对客,把酒好论文。
青苔过雨后,独鹤向人群。
携手欲同去,相看日未曛。
竹径来三友,清幽半在君。
抛书为对客,把酒好论文。
青苔过雨后,独鹤向人群。
携手欲同去,相看日未曛。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竹园相聚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竹径来三友”,以竹径象征友谊之路,三友则暗指诗人及其两位好友,形象地表达了三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接着,“清幽半在君”一句,既赞美了竹园环境的清幽,也暗示了主人周子的高雅品味。
“抛书为对客,把酒好论文”两句,生动展现了聚会时的情景:诗人放下手中的书卷,与友人畅饮谈文,体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对学问的热爱。通过“抛书”与“把酒”的对比,突出了友情与学术交流的重要性。
“青苔过雨后,独鹤向人群”描绘了一幅雨后青苔湿润、鹤独自漫步于人群中的画面,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鹤作为高洁之物,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最后,“携手欲同去,相看日未曛”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意犹未尽,希望继续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日未曛,即太阳尚未落山,象征着时间的充裕和生活的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园聚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友情、学术、自然与精神追求的和谐统一,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铁生十指有松气,曾听松风碧云寺。
归来松下长闭关,梦里寻松抱松睡。
海气朝寒老鹤知,苍龙夜半空嗟咨。
明月团团皎冰雪,韦侯放笔真吾师。
长安城头天泱泱,小草唐花尘十丈。
行人风起日穿沙,谁信惊涛作秋响。
人间劫火渐烧山,山中人去谁往还。
香山静宜自朝暮,秘魔崖翠空苔斑。
铁生铁生思超忽,故乡松有山千笏。
何处青山望客归,九天风雨苍龙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