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羽燕然未解围,统均时复借枢机。
方欣太白催明月,忽睹中台改少微。
天意欲留残寇在,主恩偏放老臣归。
那堪屈指弥留日,槐棘森沈黄发稀。
赤羽燕然未解围,统均时复借枢机。
方欣太白催明月,忽睹中台改少微。
天意欲留残寇在,主恩偏放老臣归。
那堪屈指弥留日,槐棘森沈黄发稀。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奉寄致政太宰杨公六首》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对一位即将退休的高官的深情厚谊与感慨。
首句“赤羽燕然未解围”,以“赤羽”象征军队,“燕然”指边疆,暗示边关战事未平,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接着“统均时复借枢机”,说明这位太宰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
“方欣太白催明月,忽睹中台改少微。”这两句运用了天文现象来比喻,太白星(金星)和中台(北斗星的一部分)的变化,表达了对太宰即将退休的惋惜之情。太白星的出现预示着光明的到来,而中台的改变则意味着权力的转移,暗含对太宰功绩的肯定与对未来的忧虑。
“天意欲留残寇在,主恩偏放老臣归。”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太宰的敬仰与不舍。认为上天虽有意让敌人继续存在以考验国力,但君主却宽宏大度,允许功勋卓著的老臣退休,体现了对君主仁慈与太宰贡献的赞美。
最后,“那堪屈指弥留日,槐棘森沈黄发稀。”表达了对太宰即将离开的不舍与无奈。屈指计算着剩余的日子,槐树与棘树的茂盛与黄发(象征年老)的稀疏形成对比,形象地描绘出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无情。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又展现了对功勋老臣的敬仰与不舍,同时也蕴含了对君主仁政的颂扬。
我家住在澄江畔,村北村南去山远。
春风桑柘连麦畦,秋雨菰蒲隔松坂。
几回欲起看山楼,未成忽作神京游。
至今梦落珠浦曲,如见秀色天中浮。
昨来驱马趋燕北,霜草风沙总悽恻。
汪郎为写平远图,恍似江南带秋色。
横坡断岸向湾涯,危石临水如蹲犀。
松阴二客茅屋底,无乃相对方吟诗。
我欲呼之从此起,便踏渔舟弄烟水。
月明吹篴下平川,卧看青天千万里。
情不得遂将奈何,忽复秋霜双鬓皤。
归田已知生计晚,滥禄颇觉忧虞多。
君归四明沧海上,惜别临图倍惆怅。
他年载酒看荷花,贺监湖边定相访。
九鹭何娟娟,翔集在中沚。
感此秋气澄,森然欲飞起。
差差白羽分,皦皦皓翼比。
临深既群簉,憩浅复危跱。
流音振林薄,顾影下清泚。
落日枫岸遥,风回筱溪驶。
谁为霜雪标,墨素得其似。
悠悠岭海迈,肃肃鹓鸾止。
怅怀将远违,持以贶君子。
迹幽同九皋,心远向千里。
舞翿登清庭,翳车列天轨。
眷言羽仪盛,振振自兹始。
吾恒赋止酒,所止寓言耳。
今日止自公,焉得不遂止。
古人止伊何,所止非一指。
止戈戒残暴,止水戒淫圯。
止言恐伤佞,止得恐伤侈。
所止止非僻,未闻止醪醴。
此止盖有由,止之以资理。
止酤可蠲费,止酿可馀米。
止饮可缮性,止酗可循理。
斗暴与沈溺,便佞而侈靡。
苟不遂止之,祸将甚于此。
抑闻古崇祀,燕飨备嘉旨。
明禋本精意,德将在诚已。
尊卑式隆杀,撙节有定纪。
此时百礼成,止不待刑弭。
止此时则然,尊罍未遑耻。
肺肠谢薰灼,清醒从此始。
苟无忧患婴,饮水亦足喜。
寄谢沈湎徒,吾今真止矣。
时危昧经济,适兴在林薮。
屏居甘事农,远顾欣得友。
初翱珠树林,暮景飒高柳。
复憩金塔园,清宵坐行酒。
萧萧风露集,莽莽波澜走。
轻舟乱寒星,夜下秋江口。
抚时增叹息,延论恣击剖。
披烟入林扉,列烛光照牖。
感激欢会难,闻钟坐逾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