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自边关到石城,此方弦管更多情。
游人借得东风力,吹入江南后一声。
犹忆秦淮赛《竹枝》,青楼沈水易相思。
眼看到处生离别,何故多弹《子夜》词。
调自边关到石城,此方弦管更多情。
游人借得东风力,吹入江南后一声。
犹忆秦淮赛《竹枝》,青楼沈水易相思。
眼看到处生离别,何故多弹《子夜》词。
这首清代诗人弘智的《听黔调山坡羊》描绘了一幅边关与江南两地音乐交流的画面。首句“调自边关到石城”,展现了音乐旋律从边疆传至内地石城的过程,暗示了文化的交融和情感的传递。次句“此方弦管更多情”,强调了这里的音乐充满了深情,仿佛能触动人心。
“游人借得东风力,吹入江南后一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游子的思乡之情比作东风,将音乐比作东风的力量,吹送到遥远的江南,最后一声余音似乎还在回荡。接下来,诗人回忆起秦淮河畔的繁华景象,以及那里的《竹枝词》和青楼中传来的沉香气息,引发了深深的相思之情。
最后两句“眼看到处生离别,何故多弹《子夜》词”,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离别之苦的感慨,疑惑为何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们偏爱弹奏哀婉的《子夜》曲调,似乎在加重离别的伤感。整首诗以音乐为线索,交织着边关风情与江南情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离合无常的深深感叹。
今日起差晚,持课几到午。
饥饱虽难医,荤酒且入务。
脱粟快一饭,白眼视寰宇。
固知等浮沉,要在极纤缕。
聒耳林鸠嘷,举头梁燕乳。
我亦尽轮回,何必高下数。
缅怀故山中,泉石漱深坞。
万壑响松风,千岩澄月露。
胡为不归去,乃与朱墨侣。
只记入门时,未有还家路。
我生讵应尔,炳炳莫我顾。
彼心岂易同,吾首莫易俯。